日前,网友曝光了一份重庆市一些区“公车采购清单”,清单中列出了约400辆车,其中包括奥迪、别克等豪华车。江津区水资源管理站站长(科级)竟然配置了一辆排量2.4L、价值23.98万的专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姓杨的站长说:“这个车哪里贵嘛!等了2个月才买到。”(据2月9日《重庆商报》)
尽管我国的公车改革尝试了多年,然而其效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政府衙门的公车数量依然庞大,公车腐败依然泛滥。网友曝光的重庆一些区“公车采购清单”可以佐证公车改革的实效与人们的期望还有很大距离,也传达着纳税人对于公车腐败的不满情绪。
超标配车即是公车腐败的形式之一。尽管政府对于各级官员的配车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但超标准用车的现象未能禁止。其中原因既有官员钻制度漏洞变相突破标准、追求享受,也包括缺少公众监督的权力内部运作令制度成为虚设。本没有配车资格的科级干部拥有了一辆厅级干部才能享用的座驾,该站长受之无愧的“胸襟”固然令人错愕,但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超标准的配车居然是通过程序正常的政府采购配置。
公车改革的举步不前,超标准用车的久禁不绝,关键在于降低政府运行成本的呼吁者是广大的纳税人,而改革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原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公车既然当成了官员享有的一项特殊福利,面对公众的改革呼声,既得利益者即使要作出改革的姿态敷衍应对,其形式依然跳不出福利分配模式,在一些地方的公车改革方案中,取消公车后代之以按行政级别发放补贴,结果一些官员的补贴虚高,公务用车成本未能降低。公车改革的呼声在失望中偃旗息鼓,而各种防治公车腐败的举措又不能治本,公车依然是公众肩头和心头一个沉重的负荷。
奢华没有顶峰,人的欲望没有边界,在当前消费主义盛行的环境下,某些官员对于公车档次的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公车作为一块官员可以随意放牧的公地,他们就会利用权力圈出自己的最大化利益。只要权力不受限制,违规不受追究,配置再高档次的专车,他们也不会觉得昂贵。
对“廉政政府”和“廉价政府”的要求是纳税人的权利,这项权利的实现不能寄希望于权力者最大限度降低权力运行成本的道德自觉,而是需要通过纳税人的权利伸张厘清权力行使的边界。就公车配置来说,既要保证官员公共服务的效率,又不能放任他们以提高效率的名义任意提高成本。纳税人在此两者之间权衡出的标准即是公车“贵”与“不贵”的边界。只有当纳税人能够对那些超过边界的权力者有效监督、即时制止的时候,官员才会清楚自己的配车是贵还是不贵。(全文1103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09/0209/13/51NDFB270001124J.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