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遮羞墙”背后的政绩考评错位

(2008-05-13 06:22:58)
标签:

政绩

上级领导

考评机制

形象工程

遮羞墙

杂谈

    陕西省咸阳市目前尚未完全摆脱贫困,有的村民连吃水难、行路难问题还没有解决。然而,这里的一些乡村热衷于建广场、立雕塑、修花坛、移大树,花费巨额资金“打造”新农村“示范村”,还有的乡村为了应付领导参观修遮羞墙、建仿古门,甚至毁良田、挖果园建新村(据5月12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贫困地区建“遮羞墙”的新闻屡见报端。像所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样,“遮羞墙”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然而,吊诡的是,谴责归谴责,修建归修建,在一些地方,“遮羞墙”以及其他各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依然屡禁不止,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既然为民众所普遍反感、谴责、唾骂,又何谈“政绩”、“形象”?关键在于,当前官员的政绩考评机制存在偏差和错位。政府官员手握大权,原本就是要执政为民、造福一方,所以,官员政绩的高低、形象的好坏,应由当地公众评定,也只有公众的评价,才是最为客观、公正。可现实情况是,很多时候,地方官员的政绩是高还是低、是好还是坏,不是由公众进行评定,而是由他们的上级领导说了算,“领导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上级领导与普通民众存在信息上的不对称,而且从一般心理来看,外表好看的东西总是令人赏心悦目,容易受到肯定,何况一些领导也有自己的“政绩”冲动,希望自己的辖区能够早日“焕然一新”。于是,上级领导与普通民众在评价官员政绩的标准上难免会出现偏差,有时甚至完全相反。但是,既然官员行政主要是对上级领导负责,而不是向全体公众负责,所以他们的政绩就以上级领导的标准为标准,而无需顾及公众的意见和感受。“遮羞墙”虽然劳民伤财,但只要上级领导高兴,就会在普通民众的唾骂声中以各种理由和形式建造起来。
    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有什么样的政绩考评机制,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工程。我们与其一次次谴责“遮羞墙”之类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还不如彻底反思现行的政绩考评机制,并加以完善,这才是治本之策。(正文820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qq.com/a/20080512/00004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