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是身体的大药——内关、外关、列缺、后溪、公孙、临泣、申脉、照海

分类: 防病治病 |
奇经八脉是身体的大药——内关、外关、列缺、后溪、公孙、临泣、申脉、照海
1、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
2、外关穴是“聪耳神穴”当出现耳膜弛缓不收,塌陷的耳膜无力恢复常态,会出现暂时性听力问题,按摩外关穴具有充实三焦的元阳之气,并引导元气出纳运化于一身的效果。外关穴在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有空时可内外关两个穴位一起按揉。
《黄帝内经》里记载,列缺穴主要治疗偏头疼、头疼、落枕等疾病。《针灸大成》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四总穴歌,其中一句为:“头项寻列缺。就是说脖子往上的病都可以用这穴位来治疗和调节。 列缺穴的取穴:两手虎口交叉,当食指尖所到凹陷处,便是该穴。手法主要是弹拨。
4、后溪穴:治疗颈椎腰椎病
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确实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取穴:内踝下的凹陷处,就是穴位所在。胸口闷得不舒服、嗓子干痛、声音嘶哑,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这个穴,既有滋肾清热的功效,还能让身体的三焦功能顺畅起来。
按摩此穴时,用“吞津法”,即闭口不能说话,感觉到嘴里有津液出现时,咽下去。一般点揉3到5分钟后就会感觉到喉咙里有津液出现,疼痛也会马上随之缓解。闭口不说话,是为了使升发的津液易于滋润喉咙。揉按照海穴会激发肾中精气,引水液上行,滋润喉咙,虚火得到肾水的滋润则下行,嗓子疼痛自然就“水到病除”了。
6、申脉穴:身寒者的纯阳大药
“腰背屈强腿痛”是膀胱经受寒邪的受凉之象。因为阳跷通膀胱经,膀胱经上的申脉穴既能散除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可使患者体内寒邪排外,又能恢复自身阳气,是一个祛寒回阳的妙穴。
申脉穴在外踝骨正下的凹陷处。人体受寒邪后会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而申脉穴有伸展脉络之意,可快速调动人体阳气,阳气足则寒邪自散。
7、公孙穴:摆平脾胃疾患及痛经
公孙穴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月经不调,应首先调胃,可以多点揉公孙穴。
公孙穴在人的足内侧缘,是脾经的络穴,在脚拇指跟后,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在脚内侧沿着这个骨头按压,压到最有酸胀或酸痛感觉的那一点,就是属于你自己的公孙穴了。
8、临泣穴:升发身体少阳之气
胆经上的临泣穴,它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足临泣主升发人体少阳之气,解散肝胆郁结之气,经常点按会比专业的足疗效果还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