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产业链发展模式探讨(一)

标签:
环保经济产业链沼气牛业中国文化 |
分类: 生物燃气 |
摘要:本文分析了牛产业链现状和形成过程,追寻牛产业发展受限的根源,建议改变牛产业链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牛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牛产业走出产量和质量满足不了市场需要、效益不佳的尴尬局面,实现牛产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链、牛、发展模式、循环经济
前言
我国发展牛产业,已有20多年的历史,从牛养殖、加工到出售……形成了线性产业链模式。近年来,畜禽粪污引起重要流域和农村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奶牛也陷入了发展的瓶颈,肉牛尤其是基础母牛的存栏量逐步萎缩,奶牛存栏的增长幅度下降,出现大范围的牛慌、奶慌。市场上牛肉、牛奶价格不断上涨,养殖、加工企业出现亏损、萎缩。据统计,河北液体乳及乳制品行业64个企业中23个亏损,亏损额高达4417万元。种种迹象表明,传统发展模式已严重阻碍了牛产业的发展,找到一种新的产业链发展模式、突破这一发展瓶颈迫在眉睫。
1、
牛产业链是指基于牛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具备某种关联形态的企业群结构,传统模式是“种植-产品-污染”的单向线性产业链,属于“资源-产品-污染”物质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模式。在全球能源紧缺、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牛产业链传统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1产量供不应求
奶牛:尽管中国乳业发展迅速,07年牛奶产量约达3600吨,但与世界乳业强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世界牛奶产量排名第一、第二的是印度9100万吨和美国8300万吨。2006年,世界牛奶产量为6.44亿吨,人均占有量约为100公斤,而中国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4。
肉牛:07中国生产791万吨牛肉,消费783万吨,人均消费量12.05千克,而早在2003年美国牛肉产量已达1194万吨,占全世界的21%,人均消费量31.5千克。
1.2质量亟待提高
奶牛:中国原奶质量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鲜奶标准及其它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国外标准。国产生鲜奶质量不过关主要原因在于奶牛饲养方式以散养为主,奶源、疾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
肉牛:中国的肉牛品种普遍较差,牛肉肉质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一是牛酮体均重只有134公斤,而美国可达331公斤,以色列、日本则可达400公斤左右;二是散留及贵金属元素超标;三是牛肉产品的加工技术、条件落后,产品品种单一。
1.3效益增长空间大
奶牛:奶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欧美及大洋洲各国奶业产值一般都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3左右,美国占21%,加拿大占26%,澳大利亚占31%,2005年中国乳制品产业总产值为600亿元,仅占畜牧业产值的5%。
肉牛:2006年中国肉制品行业工实现销售额1283亿元,其中牛肉不超过30%,而美国03年牛肉销售收入为700亿美元。
2、
牛产业链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以牛为主体,双向扩展延伸,最终形成现行的传统线性经济产业链模式。
图1
我国养牛业历史悠久,养牛遍及全国各地,最初以农户家养为主,开始养牛是为了吃肉,后因牛体大力强,普遍用于农耕,为农民自有自用,不发生交换关系,没形成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牛的认识和需求越来越多,开始从牛身上索取牛肉、牛奶,并发生了交易行为,这是产业链的雏形。随着需求的增加,牛的养殖规模和质量不断发展,牛饲料产业链开始向下游延伸到饲料的加工和牧草的种植。再至后来,为了满足更多的需求,获取更多的利润进行了产品的深加工,牛奶加工成奶糖、奶片等,牛肉加工成火腿、牛肉干等,牛骨头和皮毛加工成装饰品、服装等。至此,形成了以牛为中心的线性产业链,在这种模式下牛的价值几乎被开发殆尽。
比如,以牛为主题向下游延伸的“牛酒互动”模式(见图2):用肥料培育出来的粮食酿酒,酿酒之后产生的酒糟作为饲料供给给养殖业,其特点是将酿酒作为产业链中的一环,与种植和养殖相结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图2
又如,以牛为主体向上游延伸的“牛肉(奶)”模式(见图3),主要是进行牛肉、牛奶的精细加工,提高附加值。
图3
3、
从牛产业链的形成过程可知,线性产业链是以牛为主体向左右(上下游产业)直线延伸的发展模式。
向左看,牛产业的第一个上游产业是饲料加工,饲料加工主要依靠其下游产业粮食种植业。由于化石燃料价提高,开发生物燃料消耗粮食,化肥价也上涨,粮价增加,导致养殖成本过高,如果没有廉价的有机肥供应,种植业很难发展,养殖成本高将制约牛业地发展。
向右看,牛产业的第一个下游产业是加工业,从粗加工到精加工,已延伸到餐饮业。要想增加牛产业的收益只有从规模和数量入手,而扩大养殖规模已被原料成本限制,同时在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加工成本也日益提高,07年全国约40%的奶牛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亏损,奶牛养殖收益每头平均比2006年减少1500元。
除此之外,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给人们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成为各级政府的老大难。
因此,牛粪污的利用是线性产业链的发展瓶颈。
4、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物质循环流动的经济系统,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着很少产生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根据循环经济理论,要构建循环牛产业链就要将养殖污粪作为再生资源利用,为本产业链的发展提供能源和有机肥。
由于它的产品是能和肥,姑且称之为能肥产业,厌氧消化技术可以生产出沼气和有机肥。如图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