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米奇宁 房地产业界文章 |
中钢国际广场位于中关村中央商务区(CID)21#地,地处中关村西区的中心地带,毫无疑问地成为现在中关村最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该黄金地块长约320米,宽约60米,由北京科技园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
地块共分三期开发,一期为连为一体的三栋国际甲级写字楼(原案名“中关村金融中心”),工程分为A座B座和C座,目前均已整售。二期占地面积17600平米,总建筑面积11万平米,由一栋国际甲级写字楼(现为中关村e世界)和一个生态科技广场组成,该广场为地下三层,其主力店3万平米由“家乐福”亚洲旗舰店进驻2年有余,其余商业在陆续入驻中,而地上的生态科技广场则成为每年中关村电脑节的固定举办场所。三期现定位为中关村区域最高档次的中关村科技会展中心和五星级国际大酒店,预计2008年前竣工。
中钢国际广场仅包括项目一期的A座与C座,为中钢集团在2005年斥资10亿元整购,集团自用约1/3,其余的对外包租,租金11元/平米/天,物业费30元/平米/月,由国贸物业实行酒店管理。B座被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于2004年斥资3亿元整购,作为集团总部办公大楼和教学场所。整个项目由在世界各地完成过200多座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设计的美国KPF建筑设计事务所担纲总体设计。在项目的设计上延续了KPF细部精湛、造型优美及尊重人文环境的建筑设计风格。
中钢国际广场A座地上35层,地下4层,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建筑的外部应用了优美的双曲线造型,外立面运用了在水平和垂直两上方向弯曲的玻璃幕墙,独特的双曲面结构呈现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外墙以玻璃和金属表面构成,使整个建筑的造型极具时代感和吸引力。A座高150米,是中关村地区目前的最高建筑,也是目前北京市中轴线以西规划中最高的建筑。
新东方所属的B座为地上9层,地下3层,建筑面积28604平方米。B座的外部造型运用与A座相似的曲面形态,连廊的屋面曲线一直延伸到B座的西南侧底部。
A座与B座由中钢国际广场C座相连,为一架空百米的由玻璃幕墙和梯形钢架构成的巨大虹拱形连廊。该连廊由四组矩形核心筒托起,由一系列变高度梯形钢架组成连廊空间,连廊内吊顶最低点为2.37米,最高点为11.8米,建筑面积为3895平方米。这种罕见的空中连廊设计的寓意为:中钢国际广场是连接紫禁城与圆明园、颐和园的重要部分。
中钢国际广场最大的特点是它为世界上第一座双曲面结构摩天大厦。这种建筑结构展示出大厦独一无二的柔和曲线,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传统钢筋水泥建筑方正的印象。这种工程就现场施工来说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最难的是材料的加工。因为包括天花板和外立面玻璃幕墙等都是弧形的,所以上千块的玻璃幕墙几乎没有一块是完全相同的,其大小面积和曲面程度都不一样,相应地几乎每块幕墙的模具都不一样,据说仅模具就1300多种,而设计师要求材料的弧度差别必须在2毫米以内,否则安装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无法使外立面保持平滑。这种曲线弧度不仅存在于楼的外表,楼的内部也处处显出曲线弧度的建筑风格。大堂地面的石材被裁成狭长的条块,也是带有一定弧度,石材的缝隙间填着银色的金属条。这些石材是从美国进口的,它特别的地方就在于这种白色水波样的花纹,KPF要求每块石材上面的花纹不能大于2厘米。中钢国际广场在设计上还追求各方面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并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要。在建筑结构、电梯选配、空调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新风量、车流、人流设计等方面,采用了先进的设计和设备,包括地下管廊系统、超低温供冷系统、中水集中处理系统等。如A座采用国内罕见的全钢结构体系;无柱化大空间设计实现了最高的平面空间利用率;办公空间可进行灵活多样的组合;大楼采用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透的低辐射玻璃大大降低紫外线辐射与光污染;连廊幕墙装置了感应式遮阳百页,避免强光照射;中央空调采用世界领先的集中冰蓄冷低温送风技术,在新通风系统中设计双层过滤和消毒系统,为使用者带来绿色、健康的办公空间;其采用的进口客梯,设计候梯时间小于30秒。这些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保证了本项目的优越品质。独特的定位、优越的地段与极具特色的设计使中钢国际广场当之无愧成为中关村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为客户提供高档、优质、人性化办公空间的同时,也成为都市中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