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小小受委屈了。在一些事情上,我和小小的爸爸处理得不是很好。首先道歉,然后反思。我们必须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她,并辩证的来看待她的我们以为是不好、其实未必是的一些做法。
事情是这样的。
昨天晚上,小小的两个小姐妹到家里来玩。安安姐姐比小小大四个多月,小宇妹妹比小小小三个多月。我十分高兴她们能经常在一起玩一下,我觉得,对于独生子女来说,这样的接触,是她们学会相互关爱,排解没有玩伴的寂寞,学会分享的好机会。
但是小小似乎并不很愿意大方的与她们分享自己的玩具。开始的时候,小宇拿起了小小的一只声控小鸟玩具。那是一只站在树枝上的惟妙惟肖的绿色鹦鹉,周围有稍大一些的响声或震动时,它就会发出婉转的叫声,并且随着叫声有节奏的摆动尾巴和张合翅膀。小小听到小鸟有动静,马上跑过去抢了过来,紧紧抱在怀里。我对她说:“小小,你是姐姐,让小宇妹妹玩一玩你的小鸟好吗?”小小很坚定的说:“我不!” 我有些无奈的想,她怎么会这么小气?
晚饭后,她们三个一起搭积木。小小很不情愿自己的积木被另外两个小朋友拿去搭。我把小小带到另一个房间,对她说:“你忘记了你唱的歌啦?一起分享真快乐呀!还有那个小田鼠的故事,它的巧克力不给小熊尝,不给小青蛙尝,不给小鸟尝,谁也不给,最后,冬天来了的时候,三个好朋友都离开了它,它就特别孤单了。它很后悔,决定等春天到来的时候一定和好朋友们分享。”小小还是不太乐意,委屈得哭了一阵。但走出房间,比刚才稍好一些了。
事情到这里远远没有结束。
过了一会儿,小小迷上了给小鸟喂饭喂水的游戏。她非要从饭碗里舀了米粥,喂给那只声控小鸟喝。我们告诉她,小鸟是玩具,不会喝粥,而且里面有电,遇到水,可能就坏了,再也不会叫了。小小根本不理我们的茬儿,继续忙活她的。我想,她沉醉于这个游戏,必有她的想法,任何一个天真的孩子,对待一个心爱的小鸟玩具,都可能会有想要喂喂它的想法吧。所以,我没有再过多的制止她。顶多玩具坏了,正好给她一个教训,就可以记住,电动玩具不能遇水。但小小爸爸大概没我想得这么多,他见小小仍然执意要喂小鸟喝稀饭,就把稀饭端走了。不过这可没难住小小。她把小鸟拿到餐桌,继续喂小鸟喝餐桌的上水杯里的水了。小小爸爸又一次劝说未果之后,怒了。他把小小抱进旁边的房间,问她:“你为什么那么不听大人劝告?不是告诉你小鸟有电,喝了水就坏了吗?你是不是不想要这只小鸟啦?”小小委屈得瘪了瘪嘴,哭了:“我要!我要!”爸爸说:“那你还喂不喂水啦?”小小很干脆的答:“喂!我就要喂!”不知为什么,脾气一向还不错的爸爸,为啥突然发了火,他一下子就把小小的小鸟摔到了地上,摔得七零八落,还说:“那你就是不想要这小鸟了,不要就算了!”那一刻,我的心在孩子伤心的眼神和哭泣中碎成了碎片。我真生小小爸爸的气啊!他怎么能这么粗暴的毁坏了孩子心爱的玩具!这会给小小带来多大的伤害,她该多么伤心呀!但是,那一刻,理智告诉我,我不能当着小小的面斥责爸爸。我心疼的抱起小小,捡起小鸟的碎片,安抚着小小说:“爸爸怎么发脾气啦,他不爱惜玩具,摔坏了小小的小鸟是吗?”小小委屈得哇哇大哭,嘴里说着:“小鸟,小鸟坏了!小鸟被爸爸摔坏了……呜……”我心疼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要不是小小在这儿,我真想冲她爸爸发火!可在孩子面前,我不能这么做。我擦擦她的眼泪,对她说:“爸爸为什么要摔你的小鸟啊?”小小不说话,只是哭。我说:“是小小不听劝告,一定要给小鸟喂水,爸爸生气了是吧?不过爸爸这么做也不对,他不应该不爱惜玩具。”小小抽泣着说:“爸爸不爱惜玩具,爸爸坏!我的小鸟都摔坏了,呜呜……”我说:“小鸟已经坏了,修不好了。妈妈和小小一样心疼。小小那么喜欢那只小鸟,爸爸不爱惜玩具不对,让他再送一只一模一样的送给你好吗?可是小小要记住,喜欢它就要爱惜它,要是小小总是给它喂水,它也会坏的。你如果很想喂她,可以假装给它喂水呀!不用真的把水喂到它的肚子里。”小小点头答应了,慢慢在我的安抚中止住了哭声,又到客厅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去了。
晚上,小小睡着了以后,我问小小的爸爸,为什么今晚会那么暴躁的发了脾气。他说,因为再三让她不要喂水,她不听,就恼火了。我跟他说,首先,这应该是小孩的天性,她并不觉得那是一只假的小鸟,在她心里,那一定就是一只真的,活的,可爱的小鸟。其次,心爱的玩具变成了碎片,孩子的心里得是一种什么感受啊!得伤心成什么样子呀!所以,今晚他做的是在太不对了!小小爸爸既没有反对我的话,也没有赞同我的话。我想大概也是因为他觉得马上认错有点没面子吧。
今天周末,看着小小快乐得像只小猴子一样,在我们之间蹦蹦跳跳的,仿佛昨天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但是我的心里,实在是不平静,特别难过。一整天我都在想昨晚发生的事情。我想,我们真的错了。
我甚至不应该对小小说,如果她想喂小鸟,那么就假装喂一下就好,不要真的舀水。我应该把小鸟买回来随她自己去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因为她之所以会喂小鸟水,是因为在她的想象里,那就是一只活生生的可爱的小鸟。我告诉她那不是真的鸟,要喂就假装喂,岂不是就等于告诉她小鸟是死的?我是在夺走她的想象,她的天真啊!一只玩具小鸟,即使真的因为喂水坏了,又有什么大不了呢?坏了正好可以让小小在心疼中,学会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也许还是一件好事呢!所以,我后悔。等买回了一只新的小鸟还给小小,我该如何引导她呢?我一定要好好想想。
另外,关于小小不愿意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我今天也一直在想,她真的是小气吗?
仔细想想小小对东西的态度,应该不是的。这种护东西的情况,似乎只发生在她喜欢的,而且东西的所有权是属于她的时候。在她两岁多以后,当她到别的小朋友家玩的时候,看到别人的玩具,即使她十分喜欢,也会先询问自己是不是可以玩。如果不幸被小朋友拒绝了,她虽然会有点伤心,但也一般不会哭,还是能比较坦然的接受人家的拒绝的。这是不是说明,她已经有了所有权的意识,比较在意自己东西的所有权,希望能自由行使自己支配和掌控自己东西的权利,同时也懂得尊重别的小朋友对他们的东西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呢?在公共场合玩耍的时候,滑梯、小木马等公共设施,她甚至会告诉身边的小朋友,滑梯是大家的,要排队轮流玩。要是小木马上有别的小朋友一直在玩,她又十分想玩,她会过去说,这是大家的,要轮流玩,我也想玩!这样看来,小小不愿意让小朋友玩她心爱的小鸟,以及某些她很喜欢的颜色的积木,这不但不是小气,不是坏事,反而是她懂得支配自己东西、并尊重别人的所有权,对待公共物品,则比较遵守规则和秩序的表现啊!
所以,小小,对不起了。我大概错怪了你。你并不是小气。
越来越觉得,要做一个懂孩子的父母,实在是一门很深的功课。关于那只毁坏了的小鸟,昨天晚上小小睡后,小小的姥姥说,小的时候,玩具很少,有一次她拣到一个钢丝完成的小钩子,喜欢得不得了。有一天,她把钩子拴在一根绳子上,然后用钩子钩住小凳子,让妹妹站在凳子上,她来拉绳子拖动凳子,结果钩子断了。她至今都记得当时那种失去的痛,感觉就像心都被挖走了一样。所以,她太能体会小小今天面对那只破碎的小鸟,是一个什么心境了。
是啊。如果我们能够懂得孩子的心情、想法,能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还有周围的一切,那么,我们还会固执的认为自己说的和做的就是对的么?我们还会那么肯定的觉得孩子某件事情一定是做错了么?
我想,我们真的应该努力的去找一条路,走进孩子的心里,以和她一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以和她一样的心灵品味感情,和她一起成长。
今天,我从当当上买了一本关于幼儿心理的书。就在刚刚,在那本书的书摘上,我看到了这样几句话——“大人不懂孩子,就会错怪孩子,就会不切实际地要求孩子,会把孩子推得很远,爆发亲子战争。蹲下来,跟着孩子的视线看他的世界。
”;“对于三岁多的孩子来说,她完全可以做到这两点:第一,有勇气拒绝别人;第二,坦然接受别人的拒绝。这两点是非常可贵的心理品质,前者意味着有自己的个性,敢于说“不”,不盲从;后者意味着一种坦然、平和的心态,面对拒绝,能坦然接受,不会因为别人的拒绝而嫉恨。”。说得多好!我想,我应该再一次为昨天执意阻止小小给小鸟喂水真诚的道歉;同时,我应该坚定的相信,有时候她不肯让小朋友玩她的玩具,真的并不是小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