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氏通讯【散文随笔】我爱你,故乡

标签:
古镇散文随笔文化西坞邬氏 |
分类: 邬氏通讯【文学随笔】 |
我爱你,故乡
我虽是上海人,但我的根却在奉化西坞。这次利用春节长假的机会,我又来到了这阔别多年的故乡。游历了许多地方,让我感到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还是溪口。
溪口座落在奉化的西北,是四明山麓著名的古镇,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小有名气的地方。许多人跟我说“溪口主要是出了个蒋介石才使得其名声不小”,对这一观点我却不敢苟同。虽说溪口的名气固然与蒋介石的影响力是分不开,但是绝不是因蒋介石而名声大噪的。奉化溪口风景区,它山明水秀,风景佳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著名的游览胜地,曾留下不少历代名人墨宝的足迹。晋代大文人孙绰将奉化溪口雪窦山誉为神仙所居之处。
在前往溪口的路两边是层叠的群山,绿树葱茏,茂林修竹,源自四明山的剡溪弯弯曲曲,横穿溪口镇南,进入奉化江后与甬江汇合,奔向东流。溪口镇一头连着公路通往奉化和宁波,另一头伸向山区。剡溪上游有不少名胜古迹,剡溪上游的九曲,相传是东晋书法大师王羲之隐居处,唐宋以来的王安石、苏轼、曾巩、贺知章、李清照、杜牧、孟郊、梅尧臣等文人雅士都慕名而来,题诗咏吟,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
临溪口迎面有一座状如城阙的高大门楼,上镌刻着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亲笔所书“武岭”的匾额,这便是有名的武岭门。踏进武岭门,一条宽敞的直街顺剡溪向前伸展。溪水是那样清澈,倒映着对岸那绚丽多姿的叠翠,宛如一幅连绵不断的风景长卷。武岭门旁有座小丘叫潭墩山,上有始建于清朝雍正九年的文昌阁。因阁内供奉首奎星,故又名奎阁,“奎阁凌霄”是清代溪口十景之一。出文昌阁,向南循级而下,临溪有座“憩水桥”,凭栏观鱼,水清见底,在此小憩正是别有风致。在文昌阁东侧,有一条露天走廊连接着一座三间两层的小房,由于结构小巧,所用建筑材料水泥也称为“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又称“剡溪小筑”、“涵斋”。
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雪窦山就坐落在溪口镇北,山上的雪窦寺因山而名。沿雪窦山麓而上,是十里陡峭险路,盘旋曲折方可到达山巅。此时我才体会到前人为何有“十里松风听欲尽,磐声犹在白云间”的感叹了,从这诗句中也使我体验到雪窦山之险峻了。雪窦寺内建筑雄伟,寺外古木参天,千年古刹自有一番别样的庄严感。
千丈岩瀑布是雪窦山难得的一处自然景观,远远就能听到那轰轰如雷的瀑布声。转过山角,只见前面山岩壁立,高矗云天,山势陡峭险峻,形同斧削。一条飞瀑遥挂前川,千丈珠帘,飞珠喷玉,蔚为壮观。望着这飞流直泻的壮景,我深深体会到了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在观此瀑布时所作的诗句:“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织丝挂,映日还成五色纹。”千丈岩的瀑布有它的特别之处,它不是从山谷中流下的,而是从雪窦寺前那块平地上流下来的。雪窦寺左右各有一条溪流,经过田野二溪汇注到一处,然后过一小桥,至岩山倒泻而下,岩下是千丈深谷。这特殊的地形使瀑布宛似水晶帘自九霄云际而下,岩壁腰间有块突出的巨石,瀑冲巨石,激起碎玉飞珠,晶莹四溅,犹如雪花飘舞,散而复聚,化作白珠,逶迤而下。因有这一石窦,飞泉如雪,“雪窦山”因此而得名。
越过千丈岩之后,更有雄踞山岩之顶的妙高台、石笋林立的三隐潭等名胜古迹。看着连绵的崇山峻岭,聆听着回荡在山谷中飞瀑的轰鸣声,踏在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我看到了故乡在时代中前进的步伐;看到了这穷乡僻壤在改革开放春风中所留下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脚印,那昔日荒芜的山野正成为一个又一个的景点。我赞美着大自然的杰出和伟大,感受着祖国山河的美丽壮观,更体验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大好景象。
我爱你,故乡!
作者:邬萍
作者简介:邬萍,男,196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奉化西坞。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写作爱好者,对故乡有特殊的情怀,热爱故乡的一草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