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还是不买,这是个问题
(2009-06-23 11:05:03)
标签:
房产 |
分类: 杂记 |
上海市民对于房价的走势是这么看的,参加东方民意上海房价调查的875位上海市民中,54.52%市民相信上海房价已触底反弹。
从开发商的心理来看,井喷式的开盘,体现的是开发商对房价走势的看好,如果不看好,他们还会继续捂下去,反正资金面最紧张的时期已经熬过去了。尽管,对于这次井喷,开发商的“饥饿营销”(即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功不可没。
从购房者来说,物业不比其他物件,既是消费品又是投资品。在过去的好些年里,总的来说房价在涨,买上海的房子,不吃亏——至少比大起大落的股市,安全得多。相比较这样实实在在的经验,很多专家的看空说辞就显得虚弱很多。
于是越是金融危机,越是有通货膨胀的风险,手里有现金的投资客就越会选择房地产作为投资的方向。与此配合的是,在去年经历了半年的房地产下跌中,部分因为结婚、因为添丁而积累的所谓“刚性需求”的消费者,一看到房地产的回暖,特别是3、4月差不多一周一个价地上涨,纷纷出手,推动房价继续上涨。
投资客出手,真正的消费者也出手,这就是这几个月房价上涨的真实写照。我身边也有不少人因为工作地点变换,家里添了小宝宝等原因在今年上半年换房子,这些肯定不全是泡沫。
事实上,很多人唱衰房地产只是“政治正确”,大伙爱听,就像看多股市一样“政治正确”,大伙爱听。可是由于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实在没有人能够看得准。只有要么固执己见,要么随风而倒的观点,让普罗大众无所适从。
但有一点很奇怪,虽然人们大多相信房价在上涨是一个事实,但有接近一半(49.26%)的市民坚定地认为,对于在未来两年中需要购房的人来说,现在“不是一个合适的购房时机”,他们似乎在等待未来的下跌。只有17.03%的人认为现在是买房的好时机。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任何东西的价格,包括房价在内,不是由那些等待的、静观其变的人决定的,而是那些参与交易过程(注意,不一定真正交易成功)的人决定的。回过头去看,在去年下半年的房价低点的时候,有多少人认识到这是个机会,应该出手的呢?而正是那些出手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在的房价。
还有一个所谓的囚徒困境,就是买了房子的希望房价涨,没买房子的人,希望房价跌。其实这样的困境并不完全存在,因为买了房子的人,如果有进一步改善的愿望,并不期望房价的大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除了希望卖了大房子,换一笔钱和一个小房子养老的老年人之外,几乎所有的普通人都希望自己住得宽敞一点,地段好一点,采光好一点。房价大涨对把房产作为消费品的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对于有着几十套房产的投资者来说,就是另一回事了。买还是不买,决定之前就问问自己,买来做什么,答案自然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