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增广闲闻 |
《西圣地》的开播,给我们带来期待,或许也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契机。
有网友称: 年初,央视开篇之作《乔家大院》不仅使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声名远播,而且使当地的旅游业异常火爆,据央视报道,“五一”期间,原本20万张供乔家大院一年使用的门票,因游客猛增,当地不得不临时加印50万张门票,以应对游客的到来。如今,反映克拉玛依石油事业发展的《西圣地》也在央视黄金时间热播,不知《西圣地》的播出,能否也像《乔家大院》一样,使克拉玛依旅游也异常火爆。
毫无疑问,我们抱着这样的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算西圣地》能起到像《乔家大院》一样的效果,我们仍然应该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对待这部电视剧以及之后相关活动。
《西圣地》从一个新的视角,描写了新中国(克拉玛依)石油工业的发展,赞扬了石油工人的品质。这完全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所谓需要理性对待,是指如果电视剧收视率很高,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北京一文化出版公司为克拉玛依做出了一个名为〈西圣地--克拉玛依城市风采全国巡展活动》的策划,其中首先提到要在人民大会堂搞一个作品研讨会并请不同级别的领导出席。
如果电视剧确实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搞一个作品研讨会似乎也是可行的,但是,这样的研讨会应该是中国文联或者其他相关部门或单位去组织,而克拉玛依没有必要越俎代庖去组织,更没有必要把费用全部承担下来。再说,搞作品研讨会也没有必要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或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自治区的领导出席,研讨会应该是专业人士的探讨。
其次,如果电视剧已经很好地起到宣扬克拉玛依的效果,我们没有必要去搞全国的巡展,似乎也没有见过哪部电视剧成功后搞过这样的巡展。如果按策划所提出的去深圳、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巡展,去签名赠书和送礼包,我们除了花掉大笔的经费后最终能收获什么?
其三,如果该剧反响强烈,克拉玛依也没有必要像策划中提出的搞“学习西圣地精神,建设和谐克拉玛依”的宣传月活动。《西圣地》所反映的就是克拉玛依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克拉玛依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承传,克拉玛依现在富有勃勃生机就是最好的证明,新一代的克拉玛依石油人不仅继承了上一辈石油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还具有了一种创新的精神,克拉玛依精神已经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从名称上讲,克拉玛依精神不应该叫西圣地精神,《西圣地》中所反映的不就是克拉玛依石油人的精神吗?另外,也不存在一种所谓的西圣地精神,因为西圣地是在艺术中所塑造的。
如果像策划中所提出,请演员张丰毅做“西圣地”精神演讲,那么我想问,张丰毅只不过是一个饰演了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石油工人而已,真正具有这种精神的应该是我们现在还健在的一些老石油,而不会是一位演员吧?!一位演员只不过在演出的过程中感受了石油人的精神。如果让一位演员去宣讲克拉玛依的精神,而让石油人去听他的宣讲,哪人们最终会如何看待呢?效果又会如何呢?这是不是有本末倒置之嫌呢?
如果《西圣地》能很好地宣传克拉玛依,我想,我们应该做的如何把这种效应转变为效益,应该做好哪些旅游项目来吸引游客,应该推出哪些项目吸引外地客商来投资。这就等于一个产品已经有了很好的品牌效应的情况下,要去做的是如何把产品推销出去,而不是在已经具备良好品牌效应的情况下再去费大力气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