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9@365(5月8日):有点累……

(2020-05-08 17:06:26)
标签:

365

杂谈

分类: 日记
天,我是真的有点累了,什么也不想想了。不多说了,突然想起叔本华的一些话,网上找呀找,没找到,却同时收获其他嘉言,直转如下—— 

1. 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2. 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129@365(5月8日):有点累……

3.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4. 既不屈从爱,也不屈从恨;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信。

5.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6. 如果你自己的眼神关注的是整体,而非个人的一己的生命的话,那么你的行为举止看起来会更像一个智者而不是一个受难者。 

7. 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8. 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不可能获得内心的平和。 

9.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10. 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自由的。 

11. 如果你因为发现人类社会是如此的不尽如意,而感到自己更加适合遁入孤独,那么你就是一个不能长期忍受孤独的沉闷压抑的人,尤其在你年轻的时候。对此,我建议你养成这样的习惯:把部分孤独带入社会交往中,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独,不要立即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要太过在意别人所说的话;勿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是道德还是才智上;对于他人的看法,应加强锻炼自己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和感觉——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品质的一个最切实可靠的方法。假如,你做到了这些,那么即使你生活在众人当中,也不会与他人有过多的联系和将往:你和他们的关系将是纯粹客观的。这一预防措施将使你与社会保持必要的距离,不至于离得太近,而且也能保护你与社会保持必要的距离。 

12. 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13. 这个世界沉浸在罪恶之中:野蛮人互相吞食对方,文明人互相欺骗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世道方式。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14. 精神迟钝的后果就是内在的空虚。这种空虚烙在了无数人的脸上。并且,人们对于外在世界发生的各种事情——甚至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表现出的一刻不停的、强烈的关注,也暴露出他们的这种内在的空虚。人大内在空虚就是无聊的真正恩怨,内心空虚之人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外在刺激,试图借助某事某物使他们的精神和情绪活动起来。 

15. 只要条件许可,机会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恶的。 

16. 我们无论要做或者不做什么事情,我们首要考虑的几乎就是别人的看法。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我们所经历过的担忧和害怕,半数以上来自这方面的忧虑。它是我们那容易受伤的自尊心——因为它有着病态般的敏感——和所有虚荣、自负、炫耀、排场的基础。 

 17. 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18. 常人在这一方面跟小孩相似:如果我们娇惯他们,他们就会变得淘气、顽皮。所以,我们不能太过迁就和顺从任何人。 一般来说,假如我们拒绝借钱给一个朋友,那我们不会失去这个朋友;但如果借钱给他,那我们反倒很容易失去了他。同样, 如果我们对朋友保持一定的傲气和疏忽、大咧的态度,那我们不会轻易失去他们;但如果我们表现出太多的礼貌和周到,我们反而有可能失去这些朋友,因为我们的礼貌和殷勤会使朋友变得傲慢、令人难以容忍。 

19. 我们常常不去想自己拥有的东西,却对得不到的东西念念不忘。 

20. “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21. 如果你失去一个世界,不要为此悲伤,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个世界,不要为此高兴,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苦乐得失都会过去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因为这都是微不足道的。 

22. 人们给同类施加痛苦并无其他原因,仅仅是出于恶意。在所有的动物中,唯有人这么做。 

23. 睡觉是向死亡的借贷,睡得越多越长,那么还款期也越长。 

24. 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敌人的抨击、指责作为苦口良药,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患难之交真的那么稀有吗?恰恰相反,我们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开始患难了,就向我们借钱了。 

25. 生活中值得嫉妒的人寥若晨星,但命运悲惨的人比比皆是。 

26. 每人都先验地以为自己是自由的,在其个别行为中也有自由;并且以为自己能在任何一瞬间开始另外一种生涯,也就是说变成另外一个人。但是通过经验,后验地,他又惊异地发现自己并不自由,而是服从必然性的。 

27. 在这样一个充满缺陷的世界里,如若你能遇到真挚的朋友就好好珍惜吧。有时候,我们连对自己真诚都做不到。所以,无需苛责别人,人性本就复杂奇怪。 



 人物资料: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忘我。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 (今属波兰,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溺水去世。母亲约翰娜·叔本华(Johanna Schopenhauer)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在很多书上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