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65(1月14日):#过午不食100天#Day92北京姑娘

标签:
365过午不食100天杂谈 |
分类: 日记 |
小时候看过一个儿童电影,叫《北京小妞》,内容基本忘光了,但那里的歌我现在还会哼哼两句。有一次我在二环辅路边上打车,刚一上车,司机问我是不是北京姑娘。我说不是,他说我看上去倒还真像个北京大妞似的。虽然我当时心里还挺美,随即又想,这司机师傅真会说话。我知道我是没法跟一个地道的北京姑娘比的,把北京方言搁在一边儿不提,单是骨子里的气质和散发出来的气场,都得是土生土长的才行,后天移植的怎么也不灵。
有一次坐二号线的地铁,记得是西直门那站,我在站台等车。车来之前,听到一个北京口音的站台管理员姑娘大声说,“嘿!说你呢嘿!要看下去看去,不下去就往里站!”当时我就心里暗笑,都不用想,肯定是有外地进京务工人员对首都地铁铁轨的构造比较好奇,正探头探脑地往下看,并且超过了安全警戒线。所以就得到了这位北京姑娘的典型的北京姑娘式的“友情提示”。回家我跟家夫一说这事,他也大笑起来,“真够贫的。”其实这真算不上是态度不佳的问题,而是北京姑娘、乃至北京市民很普遍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话听上去很噎人,但目的是为你好,你还真不能有脾气。如果不是棋逢对手的老北京,很难有招架之力,只能默不作声地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好了。
《老炮儿》里的“话匣子”也是一个地道的北京姑娘,具体点说应该是“胡同妞儿”,虽然年纪应该不小了,但也实属“风韵犹存”的那种。当老炮儿第一次落难张嘴跟她借钱时,她先是说没有——后来在到达期限的前一天,却一下塞给他还差的那八万块,当时我眼泪就下来了。这段情节相当感人,话匣子太够意思了,这里不仅有男人之间的局气,更有北京姑娘的仗义。当时我想,有这样一个红颜知己,这男的就算没白活。北京姑娘就是这样,她不喜欢的人,给她跪下她也不会正眼瞧上一眼;她喜欢的人,搭上她身家性命也绝不含糊。在剧情之外,虽然演员在竭力刻画一个北京胡同妞儿的形象,直、飒、想骂就骂,但给我的感觉还欠点火候儿,最突出的表现是骂人的味道不够纯正、“胡同”得不够到位。后来一查,才知道许晴果然是大院出身,骨子里跟胡同妞儿就是有天生的差异的。我的印象里,最像胡同妞儿的,是《骆驼祥子》里斯琴高娃演的虎妞儿,尽管她都不是北京人,但她骂那些车把式的时候,真是字正腔圆得很——“你个臭嘎倍儿的!”紧跟着甩过去一个凌厉而飘忽的眼神儿,那真是一副十足的姑奶奶派头儿。
北京姑娘就是厉害、嘴上不饶人,她总有理,她总有得说。即使她心里知道错了,也认了错、服了软了,可甭指望她嘴上能承认,至少当时是不会承认。你要是跟她一样,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你们会没完没了地掐下去,另一种就是一拍两散了。其实北京姑娘的“厉害”就也就是嘴上厉害,她们的心都软得很。她们对你好的时候是真好,能让人化在蜜里;她们气起人来的时候,也真是气人,能把人气冒烟儿喽。总之,北京姑娘是爱恨分明的,没有中间路线可言的。如果你爱上了一个北京姑娘,就意味着你得尽可能得让着她,顺着她,否则你是没有好果子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