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陵十三钗》:牺牲精神的人性光辉

(2011-12-17 14:58:58)
标签:

影评

金陵十三钗

娱乐

分类: 电影

“这真是部好电影。”是他昨晚从影院出来以后一直到现在强调了大概有二十几遍的一句话。他向来是对电影持一定挑剔和苛求的,可对于这部把他一个大男人都感动得痛哭流涕的电影,对它是大加赞赏,并认为《金陵十三钗》比《唐山大地震》还感人,比《让子弹飞》更深刻,可以和《辛德勒名单》或是《钢琴师》媲美。我当然也是这样认为的,拍得太好了,把电影真正拍到人心里去了,这才是张艺谋应有的水平。 
 
整个电影的主旨其实只有一个:残酷环境下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为了保护这十几个十几岁的女学生:先是其中一个女学生为了不暴露大家而身中数刀不发一言,然后是幸存的一队国军奋勇杀敌解围,接着原本有些“二流子”的殡葬师约翰也承担起“牧师”这保护者的角色,进而是李军官在最危机的时刻设伏制敌并献出生命,直到最后,十二名青楼女子和在教堂里长大的男孩陈乔治乔装打扮,代替女学生去赴了那死亡之宴。故事就是这样,主线很清晰明了,没有其它任何多余的情节。在战争环境人人自危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人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去保卫他人呢?电影就是在讲述这个过程,它让我们看到牺牲精神的人性光辉,是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里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 
 
 
 
 
剧情简介(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649049/): 
  
  1937年南京沦陷,日军屠城,尸骸遍地,血流成河。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教会学校十三四岁的女学生、秦淮河畔风尘女子,还有一个美国人约翰,都先后进了教堂,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暂时 的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军冲进教堂并且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后来,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谁都知道,这将是一条凶多吉少的不归路。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救下。最后,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