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十多岁时,应该是人刚刚开始形成自我意识的阶段。但当个性以突飞猛进的姿态生长时,不免显得有些突兀,是没有经过任何打磨修饰的棱角。成年人总是理解不了一个“孩子”心里想些什么,仅管他们也曾深刻地经历过同样的阶段。“叛逆”是一贯的形容,几乎成了少年的性格。发自内心地想要外界的认同及自我的肯定,以致去做一些可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的事情,去引人注目。他们是一群网套中的刚刚学会飞行的幼鸟。可以横冲直撞,头破血流。

他们小小的心灵里,盛载着深不见底的悲伤。那是一口漆黑的井,扔一块石头下去,听不见任何的声响。他们不为生计而活,没有功利心,是非观念模糊,亦不懂得爱情。但他们有一套成功的准则,那便是别人的尊重。如果优异的成绩、名牌的书包、不羁的作风、或者漂亮的男友或女友可以让人另眼相看,那么好,就这样吧。他们在最简单的环境里过着最复杂的生活——学校,班级,同学,结帮组派。他们的世界,不比成年人的清静多少。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2001年十月的电影,据说曾经轰动一时。两年前看过半部的电影,今天终于得以完成了整部。还记得第一次,看着莲见载着莉莉周那副巨大的EROTIC海报时,我竟不由地泪流满面,仿佛在这里遇见了自己的少年时代,一个永不再重来的时代。莉莉周、以太,那是悲伤巨洞的一个出口,类似信仰一样强大。少年容易在内心积累起一种信仰,因为他找不对可以倾诉的对象。

在渗透着绿色的稻田里,一个听着CD的少年的画面。少年的脸上没有任何快乐的表情,和着迷茫飘渺的音乐,虽然摆在眼前的是一种唯美的视觉,却给人以无尽的忧伤。从这个少年的身上,我们看不到希望。只有他特有的忧郁,和葱郁的无边的稻田一样的忧郁。尾声处,星野也戴着耳机,在荒芜寂寥的土地上,在莉莉周的音乐里发狂地吼叫咆哮。没人知道他心底的痛苦,他以极端的方式去摧毁别人和自己。在经历和面对了死亡之后,他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借助摧残他人幸福的方式,重塑自己的幸福;他要别人对他怨恨,以记得他;他要在每个人心里留下深重的疤痕。当他死在人群中,死于没有方向的水果刀时,他的痛苦于是可以止息了。
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纪录片,纪录少年时代的一个缩影。有如它之前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少年的题材总是会引人深思,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少年的经历,我们总愿意把希望强加于少年身上。我们不愿看到街头混迹的校园少年,漆黑的眼圈,不灭的烟蒂。可我们又能做什么。事物的发展就是以一种无法抗衡的态势,产生着一些不可救药的副作用,永远无法挽回,直到完全破碎毁灭,再从头开始一个新的循环。
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这部看似冗长繁杂、无聊绝望的电影。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到它的核心。其实它是一部能打动人心的、为数不多的能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