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建设生态城市是建立可持续发展城市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建设生态城市必然性、主要内容及生态城市特性和自然生态观等方面的探讨,指出生态城市将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的必然归宿。
关键词:生态城市 生态意识 自然生态观
可持续发展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它涉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其中生态城市的建设是重要一环,因此倍受关注。生态城市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将发展建立在人类环境容量的基础之上,强调人的调控管理能力,作为自然调控者的人应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类进步与自然发展的统一。
一. 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定义,其初衷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拓延,各国、各地方由于实际情况的不同,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一般认为“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形式、高级阶段,是依托现有城市,根据生态学原理,并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等手段,逐步创建,在生态文明时代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模式。
二.生态城市提出的背景
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使自然资源消耗量大大增加,同时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但环境遭受破坏的罪过并非工业化本身,而主要是由于人类所选择的方式,即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模式使人与自然环境发生对峙,导致生态系统无法实现循环,直接影响了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于是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存发展的方式,关注城市与建筑的建设方式与发展,由此而产生了生态城市学。可见,生态城市的提出并不是一种思潮,而是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与定位。
三.生态城市的实质
生态城市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命系统与自然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其实质在于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有机和谐与共同发展,实现资源的消费与再生的平衡。
四.
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内容
生态学家指出,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和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是建设生态城市的三个重要方面。
Reduce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摄入能量,因此在不阻碍发展的前提下,我们应将不必要的损耗降低到最低点,提倡适度消费,延缓资源枯竭的到来。
Reuse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相当一部分可以循环使用,但是由于意识、技术等方面原因,这部分可再用能源被白白丢弃掉,一方面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生态城市学主张不断致力于提高资源循环使用的技术,加强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最大程度地循环使用资源。
Recycle资源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要求人类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努力营造城市生态环境的新陈代谢系统,实现资源消耗与再生的平衡。
五.
生态城市的主要特征
全球性
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上,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系统内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例如CO2的过量排放所造成的全球性变暖正影响着全球各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尽管各国情况并不相同,但生存与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各国都面临的挑战,因此建立生态城市具有全球性的意义。
协调性
如前所述,生态城市的根本在于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使人类的发展与自然进步的尺寸相统一。
高效性
实现生态城市的途径体现为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损耗,对资源重复使用,使用可再生资源,其根本在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立高效型社会。
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目前生态环境状况是人类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生态平衡的建立必定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
只有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可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建立生态城市的艰巨性与长期性。
六.
生态意识的树立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及所带来的后果,这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生态城市学寻求用生态学方法结合人类的经济技术解决当前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它产生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使人类不断地发展下去,同时它也需要人类的承认,特别是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应在观念上树立生态意识,并把生态意识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生态意识一方面强调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只能共同发展,指出了各种生命、非生命要素之间普遍联系的规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类在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强调人类具有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因此把生态意识作为城市与建筑建设的基本原则,树立并发展新的生态观与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 自然生态观
生态意识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从远古时代起,人类的意识中就包含有生态意识的要素。如我国古代的风水理论就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但由于现代社会过分强调人类的改造能力,使得自然生态意识淡薄,最终导致生态失衡,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总结先人的生态观念,结合当今的实际情况,重新树立自然的生态观念。
新的自然生态观尊重自然,体现在城市和建筑设计中就是以提高和保护自然环境为原则,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容量,追求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
面向21世纪的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的提出,适应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它的发展必将带来一场新的生态革命,城市的经济结构、发展方式、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将随之发生巨大地转变。但由于人的意识观念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因此生态城市的建立任重而道远。
解铃还须系铃人,伴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技术的革新与广泛应用,相信人类一定能够取得这场生态革命的胜利。
1、陈勇 .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模式 .新建筑
.1999(1):13
本文节选自论文集《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完成于1999年10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