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雀形目Passeriformes(1)
标签:
旅游图片知识/探索 |
分类: 非洲常见动物 |
123.短嘴凤头百灵
学名: Galerida
theklae
英文名:Thekla Lark
分类:雀形目 百灵科
分布区: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鉴别特征:小型鸣禽,身长16 cm,翼展30 cm,体重34 g。具长而尖的可直立羽冠。满布全身的深褐色、黑色斑纹,粉棕色下腹。灰色下覆羽。双性是相似。尾短,嘴略短而粗壮。白眼眉,黑眼纹。飞行时两翼宽,侧影显大而羽冠尖,耳羽较少,无后翼缘。
124.白颊雀百灵
学名:Eremopterix
leucopareia
英文名:Fischer's Finch-Lark
分布区: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坦桑尼亚、肯尼亚、马拉维、乌干达、肯尼亚、赞比亚、莫桑比克。)
鉴别特征:小型鸣禽,体重14.5g,棕色的头冠、上体和双翼,并具更深的斑纹并有浅色羽缘。雄鸟的白脸颊上有一道黑色宽带,颈部前领和胸部中央也有黑色羽斑。白腹。喙较粗壮而呈圆锥状。鼻孔上有悬羽掩盖。翅膀稍尖长,尾较翅为短,跗跖后缘较钝,具有盾状鳞,后爪长而直。
125红顶短趾百灵
学名:Calandrella
cinerea
英文名:Red-capped Lark
分布区:全球分布。
鉴别特征:小型鸣禽,体重23.4g,上体棕色满布深褐色斑纹。下体自喉部青白色,胸部纵纹较浅散布较开,胁部有红棕色羽毛。头冠红棕色,白眼眉,黑眼纹,嘴较粗短,鼻孔上有悬羽掩盖。翅膀稍尖长,尾较翅为短,跗跖后缘较钝,具有盾状鳞,后爪长而直。
126.线尾燕
学名:Hirundo
smithii
英文名:Wire-tailed Swallow
分布区: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
鉴别特征:身长15-17 cm,腹部接近纯白色,背部则为深紫色,头部的羽毛是栗色的。尾细长具很长的丝状外层突出尾羽,就像两条细线。雌性具相似的外表,雄性的尾羽比雌性的还要更长一些。
127非洲岩燕
学名:Ptyonoprogne
fuligula
英文名:Rock Martin
分类:雀形目燕科
分布区: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以及亚洲西南部,东到巴基斯坦,覆盖大约950万平方公里。
鉴别特征:身长12–15 cm,通体褐色棕色或灰色,上身褐色,下身暗黑色,翼下覆羽白色,短尾巴方形,有白色小斑块,位于外层双尖尾羽之间。雌雄外形相似。虹膜褐色;喙黑色;脚 肉棕色。
128.非洲斑鹡鸰
学名:Motacilla
aguimp
英文名:African Pied Wagtail
分布区: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鉴别特征:体长20 cm,体羽上体黑色,下体白,两翼及尾黑白相间。额头顶前部和脸黑色,头顶后部、枕和后颈黑色,眉上具白色条带。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翅斑。尾长而窄,尾羽黑色,最外两对尾羽主要为白色。喉白色,胸黑色,其余下体白色。虹膜黑褐色,喙和跗蹠黑色。
129.白鹡鸰
学名:Motacilla
alba
英文名:White Wagtail
分类:雀形目鹡鸰科
体型:体重♂15~30g,♀17~29g;体长♂156~195mm,♀157~195mm;嘴峰♂11~17mm,♀11~16mm;翅♂85~96mm,♀81~98mm;尾♂83~101mm,♀82~97mm;跗蹠♂20~28mm,♀22~27mm。
分布区:白鹡鸰在我国分布很广,几遍布于全国各地。主要为夏候鸟,部分在东南沿海各省以及台湾和海南岛越冬。在国外分布也很广,几遍布于整个欧亚大陆和非洲。
鉴别特征:体长20 cm,额头顶前部和脸白色,头顶后部、枕和后颈黑色。背、肩黑色或灰色,飞羽黑色,翅上小覆羽灰色或黑色,中覆羽、大覆羽白色或尖端白色,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翅斑。尾长而窄,尾羽黑色,最外两对尾羽主要为白色。颏、喉白色或黑色,胸黑色,其余下体白色。虹膜黑褐色,灰和跗蹠黑色。
130非洲山鹡鸰
学名:Anthus
campestris
英文名:Tawny Pipit
分类:雀形目鹡鸰科
体型:体重♂ 22~26 g,♀24~30g;体长♂152~190 mm,♀150~170㎜;嘴峰♂ 12~16 mm,♀12~15 mm;翅♂82~92 mm,♀80~94mm;尾♂67~83 mm,♀64~74mm;跗蹠♂24~25 mm,♀20~27 mm。
分布区: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
鉴别特征:体长20 cm,额头顶前部和脸灰黑色,头顶后部、枕和后颈灰黑色。眉上具白色条纹。翅上小覆羽灰色或黑色,中覆羽、大覆羽白色或边缘白色,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条带。尾长而窄,尾羽黑色,最外两对尾羽主要为白色。喉白色,胸黑色,其余下体白色。虹膜黑褐色,喙黑色,跗蹠褐色。
学名:Pycnonotus
barbatus
英文名:Garden Bulbul
分类:雀形目鹎科
分布区: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
鉴别特征:体长18-20cm,体重23-60g。头部深色,冠尖而呈深色,两颊黑色,上体大部份呈灰褐色,上背部和胸部褐色,下身呈白褐色,翅短圆;体羽柔长而松软,后颈见有纤羽尾巴有黑色和深灰色的覆羽,尾细长,方尾或圆尾;喙黑色,较短直,脚黑色,眼睛呈深褐色至黑色。
学名:Chlorocichla
flavicollis
英文名:Yellow-throated Greenbul
分布区: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鉴别特征:小型鸣禽,体长20-22cm。头部深橄榄色,上体大部份呈深橄榄色,喉部黄色,胸部橄榄色,下身呈浅黄色。喙黑色,形较细尖,先端微下弯;翅短圆;尾细长,方尾或圆尾;腿短,跗跖 短弱,大多被以靴状鳞;体羽柔长而松软,后颈见有纤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