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大戟科Euphorbiaceae

标签:
旅游知识/探索 |
分类: 非洲常见植物 |
21. 狗尾红(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学名:Acalypha
hispida
小灌木,株高0.5-3m。叶纸质,阔卵形或卵形,长8-20厘米,宽5-14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圆钝或微心形。雌雄异株,雌花序腋生,穗状,长15-30厘米,下垂,花序轴被柔毛;雌花苞片卵状菱形,散生,长约1毫米,全缘,外面具柔毛,苞腋具雌花3-7朵,簇生;雌花:萼片4(-3)枚,近卵形,长约0. 8毫米,顶端急尖,具短毛;子房近球形,密生灰黄色粗毛,花柱3枚,长6-7毫米,撕裂5-7条,红色或紫红色。雄花序未见。蒴果未见。
园林价值,花形奇特,长而下垂,是庭院的优良观花植物。
22. 石栗(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学名:Aleurites
moluccana
常绿乔木,可高达20m,树皮暗灰色。叶卵形至阔披针形或近圆形,互生,顶端长有两枚浅红色杯状腺点,叶背灰白色,叶双面被短柔毛,长10-20cm,叶柄长6-12cm,全缘或3-5浅裂。花为圆锥花序顶生,花乳白色至乳黄色,单性,雌雄同株,同序或异序,花序分枝及花梗披短柔毛或銹色星状毛,花萼上具绒毛不规则3裂,裂片镊合状,花瓣5片呈倒卵状披针形,长8mm,雄蕊15-20生於披毛而隆起的花托上。果为核果卵形,披銹色星状毛,肉质,具木质种皮,坚硬如石,直径5-6cm。种子1-2颗,圆球状侧扁,含油份。
种仁含油,可做油漆;树皮可减轻痢疾;捣成浆状的核仁和煮过的叶子可做头痛、溃疡和关节肿大的药方。
23. 变叶木
学名:Codiaeum variegatum
L.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1-2m。枝条无毛,有明显叶痕。叶薄革质,形状大小变异很大,两面无毛,绿色、淡绿色、紫红色、紫红与黄色相间、黄色与绿色相间或有时在绿色叶片上散生黄色或金黄色斑点或斑纹;叶柄长0.2-2.5厘米。总状花序腋生,雌雄同株异序,长8-30厘米,蒴果近球形,稍扁,无毛,直径约9毫米;种子长约6毫米。
原产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西太平洋岛屿。
多用于公园、绿地和庭园美化。盆花栽培,装饰房间、厅堂和布置会场。其枝叶是插花理想的配叶料。
24. 大果巴豆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学名:Croton
megalocarpus
株高15-35m;枝干分层,叶片卵圆形,长12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花单性,雌雄同株;总状花序顶生,上部着生雄花,下部着生雌花,亦有全为雄花者;花梗细而短,有星状毛;雄花绿色,较小,花萼5裂,疏生细微的星状毛,萼片卵形,花瓣5,反卷,内面密生细的绵状毛,雄蕊15-20,着生于花盘边缘上,花盘盘状;雌花花萼5裂,无花瓣,子房圆形,3室,密被短粗的星状毛,花柱3枚,细长,每枚再2深裂。蒴果长圆形至倒卵形,有3钝角。种子长卵形,3枚,淡黄褐色。
原产非洲,分布于布隆迪,肯尼亚,刚果以及坦桑尼亚等地。
用作家禽饲料,还可用作燃料。
25. 烛台大戟(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学名:Euphorbia
candelabrum
乔木状,茎干肉质、粗壮,高可达15m,树干直径可达90cm。它的学名来自它的生长习性,通常被认为是像一种分枝状的烛台。密集的分枝是最大特点。肉质多汁,汁液白色有毒。
主要分布在非洲之角,沿东非大裂谷生长,是非洲特有物种。
药用,其汁液可用来治疗梅毒。与其他药物混合可治疗麻风病。
26. 紫锦木(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学名:Euphorbia cotinifolia
L.
常绿乔木,高13-19m,直径12-17cm。叶3枚轮生,圆卵形,长2-6cm,宽2-4cm,先端钝圆,基部近平截;主脉于两面明显,侧脉数对,生自主脉两侧,近平行,不达叶缘而网结;边缘全缘;两面红色;叶柄长2-9cm,略带红色。花序生于二歧分枝的顶端,具长约2cm的柄;总苞阔钟状,高2.5-3mm,直径约4mm,边缘4-6裂,裂片三角形,边缘具毛;雄花多数;苞片丝状;雌花柄伸出总苞外;子房三棱状,纵沟明显。蒴果三棱状卵形,高约5mm,直径约6mm,光滑无毛。种子近球状,直径约3mm,褐色,腹面具暗色沟纹;无种阜。
原产于热带美洲。
27. 虎刺梅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学名:Euphorbia milii
多刺直立或稍攀援性小灌木,株高1-2m,多分枝,体内有白色浆汁。茎和小枝有棱,棱沟浅,密被锥形尖刺,常呈3-5列排列于棱脊上,呈旋转。叶互生,常密集着生新枝顶端,倒卵形或长圆状匙形,长1.5-5cm,宽0.8-1.8cm,先端圆,具小尖头,基部渐狭,全缘,叶面光滑、鲜绿色;无柄或近无柄;托叶钻形,早落。花序2、4或8个组成二歧状复花序,生于枝上部叶腋;复序具柄,长4-7cm;苞叶2枚,肾圆形,上面鲜红色,下面淡红色,紧贴花序;总苞钟状;雄花数枚;雌花1枚。花期冬春季。南方可四季开花。蒴果三棱状卵形。
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现在作为观赏植物在世界的许多地方传播。
盆栽观赏,刺篱等。虎刺梅栽培容易,开花期长,红色苞片,鲜艳夺目。
28. 一品红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学名:Euphorbia
pulcherrima
常绿灌木,高50-300cm,茎叶含白色乳汁。茎光滑,嫩枝绿色,老枝深褐色。单叶互生,杯状聚伞花序,每一花序只有1枚雄蕊和1枚雌蕊,其下形成鲜红色的总苞片,呈叶片状,色泽艳丽,是观赏的主要部位。一品红的“花”由形似叶状、色彩鲜艳的苞片(变态叶)组成,真正的花则是苞片中间一群黄绿色的细碎小花,果为蒴果,卵状椭圆形,全缘或波状浅裂,有时呈提琴形,顶部叶片较窄,披针形;叶被有毛,叶质较薄,脉纹明显;顶端靠近花序之叶片呈苞片状。
产于墨西哥塔斯科地区,现广泛栽培,其中在非洲国家分布广泛。
一品红可作药用植物有活血化痰、接骨消肿的作用。
29. 霸王鞭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学名:Euphorbia royleana
Boiss.
乔木状,茎干肉质、粗壮,具5棱,后变圆形。分枝螺旋状轮生,浅绿色,后变灰,具黑刺。小枝有3-5条纵校,边缘波浪状。单叶互生,少而早落;叶柄长约6mm,基部有刺一对;叶片倒披针形,长10-12cm,宽2-4cm,全缘,两面无毛;肉质。茎叶含白色乳汁、有毒。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侧生,具短柄,排列成聚伞状,花黄色。蒴果近球形,径约1cm。花期春、夏。
中亚及环地中海分布。
药用,也可用作一种摇击奏乐器。
31. 佛肚树
学名:Jatropha podagrica
小灌木,不分枝或少分枝,高0.3~1.5 m,茎基部或下部通常膨大呈瓶状,肉质。叶盾状着生,轮廓近圆形至阔椭圆形,长8~18厘米,宽6~16厘米;掌状脉6~8,其中上部3条直达叶缘;叶柄长8~16厘米,无毛。花序顶生,具长总梗,分枝短,红色,花萼长约2毫米,裂片近圆形,长约1毫米。蒴果椭圆状,长13~18毫米,直径约15毫米,具3纵沟;种子长约1.1厘米,平滑。花期几全年。
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在作为观赏植物在世界的许多地方传播。
生性强健,株形奇特,栽培容易,是室内盆栽的优良花卉。暖地亦可庭园栽培,也可做园景树、制工艺品。
32. 蓖麻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学名:Ricinus
communis
蓖麻,大戟科植物的一种,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光滑,上被蜡粉,通常呈绿色、青灰色或紫红色;茎圆形中空,有分枝;叶互生较大,掌状分裂;圆锥花序,单性花无花瓣,雌花着生在花序的上部,淡红色花柱,雄花在花序的下部,淡黄色;蒴果有刺或无刺;椭圆形种子,种皮硬,有光泽并有黑、白、棕色斑纹。喜高温,不耐霜,酸碱适应性强。
蓖麻原产非洲东部,后经亚洲传入美洲,再传到欧洲。现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地区或栽培于热带至亚热带各国。
蓖麻籽可以榨油;蓖麻叶可以养蚕;蓖麻茎秆可以制板和造纸;蓖麻的根、茎、叶、籽均可入药;蓖麻粕营养丰富,是优质有机肥,脱毒后是一种高蛋白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