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棕榈科 Arecaceae

标签:
知识/探索旅游 |
分类: 非洲常见植物 |
297. 沼地棕 (棕榈科Arecaceae)
学名:Acoelorrhaphe wrightii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株丛生,高3-8m,茎部被叶鞘纤维包裹,叶扇形,掌状深裂,裂片多数,线条形,较坚硬,银灰色,有许多纤细的纵脉纹。叶柄细长,三棱形,上部凹陷,下部凸出。叶鞘纤维质,网状,暗棕色,宿存。肉穗花序,簇生下垂,花小,两性,淡黄色。核果,近球形,熟时褐黑色。花期4-5月,果熟10-11月。
原产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巴哈马群岛和印度群岛地区,现许多国家都有栽培。
可用于具较大空间的开阔地带栽培造景。花序割伤后,有液汁流出,收集晒干后即成砂糖,故名砂糖椰子。髓心春烂沉淀后,可提取淀粉供食用;叶基部有硬棕,可制绳、刷。
298. 霸王棕 (棕榈科Arecaceae)
学名:Bismarckia nobilis
Hildebr.
植物高大,可达30m或更高,在原产地可高达70-80m。茎干光滑,结实,灰绿色。叶片巨大,长有3m左右,扇形,多裂,蓝灰色。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雌花序较短粗;雄花序较长,上有分枝。种子较大,近球形,黑褐色。常见栽培的还有绿叶型变种。
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各个岛屿地区。
叶片巨大,形成广阔的树冠,为珍贵而著名的观赏类棕榈,适于庭园栽培,供观赏。
299. 椰子 (棕榈科Arecaceae)
学名:Cocos nucifera
常绿乔木,树干挺直,高15-30m。叶似羽状全裂,长4-6m,裂片多数,革质,线状披针形,长65-100cm, 宽3-4cm先端渐尖;叶柄粗壮,长超过1m。佛焰花序腋生,长1.5-2m,多分枝,花极小,不易察觉。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雄花具萼片3,鳞片状,长3-4mm,花瓣3,革质,卵状长圆形,长1-1.5cm;雄蕊6枚;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革质,圆形,宽约2.5cm,花瓣与萼片相似。坚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顶端微具三棱,长15-25cm,内果皮骨质,近基部有3个萌发孔,种子1粒;胚乳内有一富含液汁的空腔。
椰子作为饲料主要是椰肉榨油后剩下的椰子油饼。果肉汁和果壳入药。果实成熟时采集,随时取肉汁及果壳供用。
300. 枣椰树 (棕榈科Arecaceae)
学名:Phoenix
dactylifera
它能够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在西亚和北非沙漠绿洲中常见的绿色乔木。枣椰树树干高大挺直,树叶呈羽状复叶形,叶片狭长,类似于椰树。枣椰树雌雄异株,果实状似枣故由此得名枣椰树。枣椰树的花呈穗状,从叶腋上长出来。一个花穗上往往有上千朵花蕊。花蕊呈白色,播粉流香。枣椰树从开花到结果一般需要六七个月时间。初生的椰枣呈青色,长大变为黄色,成熟后则呈红褐色。椰枣长椭圆形。
主要分布在伊拉克、沙特、阿联酋、埃及、叙利亚、苏丹、也门、巴林王国、阿曼、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
椰枣含糖量高,营养丰富,既可作粮食,又是制糖、酿酒的原料。子可以吃可以榨油,果实产量高,是中东一些国家的重要出口农作物。
301. 大王椰子 (棕榈科Arecaceae)
学名:Roystonea regia
常绿乔木,单干,高15-20m 高耸挺直,平面平滑,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核果阔卵形。幼株干基肥大,随成长逐渐转为上部粗大。干的环纹圈圈明显,干面灰白平滑,径达50-80cm。花白色,雌雄同株,穗状花序,着生于叶鞘的下部,最初包被于一圆筒状的佛焰苞内,花开时则脱佛焰苞而出,小花梗有许多分支,状如扫帚。
原产中美洲古巴、牙买加、巴拿马。
适合盆栽、蔓篱、花坛栽植或丛植。列植于会堂、宾馆门前,或作为城乡行道树,均十分整齐美观。
302. 皇后葵(棕榈科Arecaceae)
学名:Syagrus
romanzoffiana
乔木状,干高10-15m,直径20-40cm。叶羽状全裂,长4-5m,羽片多,每2-5片靠近成组排列成几列,每组之间稍有间隔,线状披针形,最大的羽片长95-100cm,宽约4cm,顶端的稍疏离,较短,狭成线形,背面中脉上被鳞秕,羽片先端浅2裂;叶柄及叶轴被易脱落的褐色鳞秕状绒毛。花序生于叶腋间,长达1m以上,基部至中部着生雌花,顶部着生雄花;花序梗上的大苞片舟状,木质化,长达150cm,宽达14cm,顶端呈长喙状;雄花长7-16mm;雌花长达4.5-6mm。果实近球形或倒卵球形。
原产于南美洲,分布于巴西、阿根延、玻利维亚等国。
可做行道树,园景树,或单株种植于门前两侧,或不规则种植于水滨、草坪外围。幼树大盆栽植,可作展厅、会议室、候车室等处陈列,为优美的观叶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