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为何选择站在高大坚硬的大墙一边对破碎的鸡蛋踩上一脚呢

http://pic.rmb.bdstatic.com/3736df6a786d6abb0d51a527b2bc0571.jpeg
西安博士自杀事件风波未平,而风言又起,继知名剧作家六六发表嘲讽指责死者的言论之后,又一个文化名人赵丽华也发表了对死者苛责甚至是恶毒的评论,说这样的博士活在世上也没有什么用,言下之意死了真是活该。
原文如下:
http://pic.rmb.bdstatic.com/2b9f07acb49d78adf40f37357cc7cae7.jpeg
这样的言论简直比六六更加伤人更加让死者和家人寒心。六六只是嘲讽博士是村娃,见识少格局小情商低,但是这位标榜为“国家一级作家、诗人”的文化名人就简直是“尖酸刻薄”地恶毒了。
我等小民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不知道这个高高在上的作家诗人到底写过什么,就凭她的此番言论,就知道她还不如老百姓善良有同情心,大凡看到这样的悲剧,普通百姓都感到惋惜同情,反而是这样的社会高层人士,没有同理心和同情心,心肠硬如铁石。
杨博士家庭贫困,从小善良,学习努力成绩好,为了给家里省钱,他选择了给他减免学费的高中,没有考入好的大学,但他没有停止追求的脚步,就想通过读研读博来提高自己,通过自己的刻苦勤奋,如愿以偿地考取的硕博连读,以为从此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没想到遇人不淑,让他碰到了这样的导师,导师没有成为他生命的贵人
给他指导学术,更谈不上给他指导人生和前途,却成了他命中的克星,把他指导到了灞河里,葬送了他年轻的生命。
这本来是一个悲剧,看到一个这样的从苦难和坎坷中走过来的生命无奈地在绝望中逝去,稍有同情心的人都会心怀怜悯的,除非是铁石心肠的人才会吹毛求疵地对一个身处困境中走向死亡的生命这样的苛责甚至恶毒地谩骂。
http://pic.rmb.bdstatic.com/8b63e68c1105e27cdd31d718a60bf053.jpeg
博士肯定不会单单是表面上的给导师擦车浇花挡酒那么简单就自杀了,深层的原因是科研无果学术无望毕业堪忧,进退两难的境地下又遭遇导师无限制的役使投告无门,在这样的重重困局下无法解脱才导致这样的悲剧结果的。
赵诗人不去从深层次分析博士自杀的原因,却武断地说这样的博士活在世用上也没有什么用,当然不如她活在世上处大,你看看她多么风光:我的学生们各种自发自觉侍候我照顾我,每月换一位大厨做给我吃,各种好东西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涌向#梨花公社#,我学生们对我做的比这“擦车浇花挡酒”多了几十倍几百倍,她们前赴后继,自觉自愿,乐此不疲,从不抱怨......
呵呵,看到了这些,真是让人感到了神仙日子在人间的再现啊,真是让人比对贪官还羡慕嫉妒恨啊!过这样美好的生活,但那是人家的本事,有本你也这样啊?
可是你过着这样神仙这样的日子,没有起码的同情心也就算了,就不该对贫苦的博士自杀这么刻薄恶毒了,什么“活在世上也没有什么用”?
更让人错愕的是过着神仙般生活的赵“一级作家作家诗人”居然把矛头又对准了悲痛伤心中的博士女友,不知人家哪里招惹到她了,“尖酸刻薄”地骂人家尖酸刻薄,质问人家“把这事爆出来啥想法?跟导师勒索点钱?”又骂媒体“也可恶”,真是沾边挂拉一溜皮啊!
常言说得好,“痛了想摸摸,亏了想说说。”人家人都不明不白地死了,还不准人家说说了?难道还要让活着的人屈死憋死吗?真是好狠的心啊。
http://pic.rmb.bdstatic.com/a207caac6b0362726221423f63f59f81.jpeg
引用村上春树的名言:
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是的,无论高墙多么正确和鸡蛋多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一边。正确不正确是由别人决定的,或是由时间和历史决定的。假如小说家站在高墙一边写作——不管出于何种理由——那个作家又有多大价值呢?
对弱势人群的同情是社会普遍的心态,但是作为文化名人,为什么就没有这样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呢?为什么要站在坚固的高墙一边来对破碎的鸡蛋再踩上一脚呢?
站在高墙一边写作,赵“一级作家诗人”,除了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涌来的好东西以外,还有什么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