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空心思想赚钱
(2016-07-10 07:57:11)
标签:
文化时尚情感 |
这天中午下班,张红正在做饭,大弟弟大强来了,他问姐姐说:“听说你们公司在收购议价粮?”张红回答说是的,并问他问这干什么。他说,他见村里的一个人收玉米来这里卖,能赚钱,他也想干。张红说,人家都是长期干这个的,有经验有资金,你哪来的钱去收购?再说了,质量你能把握住吗?保证不了质量别说赚钱了,弄不好还亏本呢。大强说,你不是化验质量的吗?有个差不多你开单子不就行了吗?张红说:“我也不能乱开,那是有化验依据的,不会以次充好。再说了,化验也不是我一个人,还有科长把关呢,先别说质量了,你哪有钱收粮食?”
大强说他可以先从大粮食贩子那儿赊欠,先拉出来,来这儿卖掉了再把钱给人家,自己赚个差价。张红想,他果真能干这个,挣点钱贴补家用也行啊。就再三告诫他先要保证质量,其次保证数量,一项保证不了,别说赚钱了,就够你亏的。再说了,咱们也没有这个钱亏。
就这样,大强做起了调运粮食的生意,每次他拉来粮食,张红都要跑前跑后帮他找人,怕过磅的扣称,给保管员陪笑脸,给装卸工说好话让他们及时卸货。
这些装卸工都被惯坏了,不另外给钱就不给卸货,因为当初建公司征地的时候,是签了合同的,公司里装卸的活包给他们干,不许外人干。所以他们有恃无恐,越是忙的时候越是拿架子,货主急得不行,恳求他们快点卸货,他们就是不理,不是在旁边打牌,就是吸烟,说是累了,要歇会儿。有时催几遍也不给卸车,直到货主另外给钱才慢腾腾地给卸货,这样他们能得双份的钱。有时货主生气,自己卸货,但这个钱照样归他们领。公司领导也没办法。
有一次,大强又拉了一小车玉米,卸货时,装卸工就是不给卸车,张红给他们肯请几次,他们推说,再歇会儿,太累了。就在一边打牌。拖延时间。没办法,张红只好给他们二十块钱。这样,他们卸一车货得了双份的钱。
几次下来,大强也赚了一些钱,尝到了甜头。又一次,他拉了一车货,卖完之后,兴奋的对张红说:“这一车赚了不少钱,比以前哪一次赚得都多。”张红问他怎么回事,是不是他拉的便宜,差价高?他说不是,是因为有几包麻袋破了没装满,而抽查数量的时候不抽破包,都按满包算的,因此出数了。张红说,万一人家抽查一包不足的,都按那算,你不就吃大亏了?你还是老老实实的赚差价算了,不要想歪点子。
仓库里记录包数的方法是发签,签是竹片做的,二指宽一尺来长的竹片。每到卸货时,保管员就抱一抱竹签交给货主,每卸一包货主递给一只签给卸货的人,卸货的人接过来把签交给保管员,保管员手里拿不下,就丢在旁边,最后数签的数量,来计算总包数。
几次以后大强熟悉了这个流程,这次卸货之前,保管员把一包竹签交给他,他趁人不注意,塞了一个在保管员附近的磅秤下面,卸货时,工人每卸一包就把竹签仍在磅秤附近,卸完后保管员数签,数完了,大强脸色阴沉地说:“不对啊,怎么少了一包?”保管员说:“这不都在这儿吗?你在家拉的时候不会少拉一包吧?”大强说不会,拉的时候就是那么多包,会不会少发一个签?
张红在化验室听说少了一个签,也慌了,一个签就是一麻袋玉米啊,那还不亏死了?也过来帮着保管员数签,数来数去仍然少一个不够大强说的数。保管员说,再往旁边找一找。大强东找找西看看,又蹲下四处瞅,最后从磅秤下面找出一个签,他俯趴在地下把那个竹签掏出来,微笑着交给保管员,恍悟地说:可能是蹦到这磅底下了。张红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天下午上班时,杨经理宣布,鉴于议价粮收购任务已经完成了,从明天开始,停止收购玉米。谁知,傍晚下班后,大强又拉来一四轮玉米,可是已经下班了,保管员也走了,装卸工人也走了。可是,第二天就停收了,让他拉回家吧,贴运费不说,收购点里也不会接受退货。张红只好让他停在仓库院里,第二天上班时再找杨经理说明情况,看看能不能再把这一车卖掉。第二天上班时,张红好不容易求这个告那个的,才把这车货给他卖掉。
大强调运粮食赚了一点钱,很高兴,可是姐姐的单位停止收购了,他听说城里的一家酒厂收购红芋干(红薯干,也叫白干,当地把红薯叫红芋)用来生产红芋干酒,大强就如法炮制,从家里收购点调运,让张红给他联系熟人卖到酒厂,开始还比较顺利,每次能赚到一些钱,因为每次都要货主自己一包一包的倒在仓库里,几次以后,大强就嫌累。再送货时,他居然从家里带两个人来给他倒包,张红知道了气得不行,数落他说,:“也不知你一趟能赚几个钱?居然还雇两个工人,吃饭不说了,可以在我这儿吃。你想想,只算工资,两个人一天得给人家多少?你每次就拉几十袋,红芋干又轻,你慢慢倒就是了,不多挣点儿吗?又不是让你从车上扛下来,只是倒一下,你有必要又雇两个人吗?也不算算账!别人为你跑前跑后的帮你挣点钱容易吗?你到好,出点力就累死你了?”大强争辩说:“每次我自己倒这许多包,太累了。”
陈鸿宇回来,张红提到这事,还气不打一处来,陈鸿宇说,还没想挣着钱,就雇人干,真是大老板的做派。
大强交售的红芋干质量还可以,加上陈鸿宇的一个高中同学是酒厂的会计,陈鸿宇给他打了招呼,验质开票取款都还顺利。只是有时酒厂资金不到位,不能及时取到钱,就要等几天,一旦有钱总是能拿到。
这天,大强又卖了一四轮红芋干,酒厂资金不到位没有拿到钱,人家叫他等几天再来。张红也说让他回去等两天。过了两天再过来时,酒厂会计说,资金还是没到位,没有办法,让他还回家继续等着正在想办法筹钱。他无奈回到张红这儿,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耷拉着头,跟姐姐说,家里收购点的店主逼得紧,非要钱不可。张红说:“你难道不会跟人家解释,以前都及时给钱了,这次钱没有到位,不过晚几天的事,就把你愁成这样?看你那点出息!
他拿不到钱,怕回去人家逼他要钱。就不走,他说让张红先给他想办法弄钱给人家收购点上,不然人家逼他。张红说:我到哪给你弄钱呢?你就回去跟人家解释一下,酒厂里钱到位了就会给的。他就站到院子里仰头望着天,一两个小时一动不动的,就像个望天猴一样。一副拿不到钱就不走的架势。张红气得没办法,说:“你怎么就这么没用呢?”真想劈脸掌他。
他坚持说让姐姐给她想办法,先借点给他回去交差,等拿到钱再还。张红气得没办法,说我到哪儿给你弄这些钱去?他说:“多少先弄点儿,回去先给人家好说话,不然人家又逼我。”
看他这个样子拿不到钱是不走,张红只好把这上班以来和陈鸿宇两人省吃俭用存下的钱加上才发的工资,总共一千多点,是攒着准备买木料做家具的,拿出来给他才算完。
后来酒厂资金到位了,大强把钱取走,也没有走张红这儿还钱,他把这钱买了电视机、录音机等,只字不提还钱的事。
张红生气,一次他来,张红问他还钱的事,他低头不吱声,张红说:“你看看我家里有什么,我两个人从上班到现在就攒了这点钱。留着买木料做家具用的,叫你一下子就花光了。”
大强不耐烦地说:“钱早晚都会还你的!”
为此,陈鸿宇回来和张红吵架,说:“看看,咱们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这点钱准备买木料做家具的,一下子拿给他,扔在水里还听个响声,这连个声都没听到,就没了,真是老鼠替猫攒。”
张红虽然也生气大强不还钱,但也不愿意陈鸿宇数落。就反击说:“这钱他早晚得还,他一天不还欠一天。而你呢?你瞒着我给你家里多少钱你当我不知道?你每月拿回来的那点钱不够你吸烟吃饭呢,你当我是傻子?买木料做家具,你家里房前屋后那么多树,怎么不说刨一棵给你做家具呢?还有脸让给她孩子入户口,亏他们想得到!”
一听到这儿,陈鸿宇立即噤声,想到偷着给她侄女把户口入到自己户头上,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不知何时会爆炸,而这爆炸迟早要来到。还不知怎么了结这事。他后悔作假办这事,心里暗暗怪翠平推波助澜,不然也不会有这样的隐患。想到这里,他便不在和她吵。
大强说他可以先从大粮食贩子那儿赊欠,先拉出来,来这儿卖掉了再把钱给人家,自己赚个差价。张红想,他果真能干这个,挣点钱贴补家用也行啊。就再三告诫他先要保证质量,其次保证数量,一项保证不了,别说赚钱了,就够你亏的。再说了,咱们也没有这个钱亏。
就这样,大强做起了调运粮食的生意,每次他拉来粮食,张红都要跑前跑后帮他找人,怕过磅的扣称,给保管员陪笑脸,给装卸工说好话让他们及时卸货。
这些装卸工都被惯坏了,不另外给钱就不给卸货,因为当初建公司征地的时候,是签了合同的,公司里装卸的活包给他们干,不许外人干。所以他们有恃无恐,越是忙的时候越是拿架子,货主急得不行,恳求他们快点卸货,他们就是不理,不是在旁边打牌,就是吸烟,说是累了,要歇会儿。有时催几遍也不给卸车,直到货主另外给钱才慢腾腾地给卸货,这样他们能得双份的钱。有时货主生气,自己卸货,但这个钱照样归他们领。公司领导也没办法。
有一次,大强又拉了一小车玉米,卸货时,装卸工就是不给卸车,张红给他们肯请几次,他们推说,再歇会儿,太累了。就在一边打牌。拖延时间。没办法,张红只好给他们二十块钱。这样,他们卸一车货得了双份的钱。
几次下来,大强也赚了一些钱,尝到了甜头。又一次,他拉了一车货,卖完之后,兴奋的对张红说:“这一车赚了不少钱,比以前哪一次赚得都多。”张红问他怎么回事,是不是他拉的便宜,差价高?他说不是,是因为有几包麻袋破了没装满,而抽查数量的时候不抽破包,都按满包算的,因此出数了。张红说,万一人家抽查一包不足的,都按那算,你不就吃大亏了?你还是老老实实的赚差价算了,不要想歪点子。
仓库里记录包数的方法是发签,签是竹片做的,二指宽一尺来长的竹片。每到卸货时,保管员就抱一抱竹签交给货主,每卸一包货主递给一只签给卸货的人,卸货的人接过来把签交给保管员,保管员手里拿不下,就丢在旁边,最后数签的数量,来计算总包数。
几次以后大强熟悉了这个流程,这次卸货之前,保管员把一包竹签交给他,他趁人不注意,塞了一个在保管员附近的磅秤下面,卸货时,工人每卸一包就把竹签仍在磅秤附近,卸完后保管员数签,数完了,大强脸色阴沉地说:“不对啊,怎么少了一包?”保管员说:“这不都在这儿吗?你在家拉的时候不会少拉一包吧?”大强说不会,拉的时候就是那么多包,会不会少发一个签?
张红在化验室听说少了一个签,也慌了,一个签就是一麻袋玉米啊,那还不亏死了?也过来帮着保管员数签,数来数去仍然少一个不够大强说的数。保管员说,再往旁边找一找。大强东找找西看看,又蹲下四处瞅,最后从磅秤下面找出一个签,他俯趴在地下把那个竹签掏出来,微笑着交给保管员,恍悟地说:可能是蹦到这磅底下了。张红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天下午上班时,杨经理宣布,鉴于议价粮收购任务已经完成了,从明天开始,停止收购玉米。谁知,傍晚下班后,大强又拉来一四轮玉米,可是已经下班了,保管员也走了,装卸工人也走了。可是,第二天就停收了,让他拉回家吧,贴运费不说,收购点里也不会接受退货。张红只好让他停在仓库院里,第二天上班时再找杨经理说明情况,看看能不能再把这一车卖掉。第二天上班时,张红好不容易求这个告那个的,才把这车货给他卖掉。
大强调运粮食赚了一点钱,很高兴,可是姐姐的单位停止收购了,他听说城里的一家酒厂收购红芋干(红薯干,也叫白干,当地把红薯叫红芋)用来生产红芋干酒,大强就如法炮制,从家里收购点调运,让张红给他联系熟人卖到酒厂,开始还比较顺利,每次能赚到一些钱,因为每次都要货主自己一包一包的倒在仓库里,几次以后,大强就嫌累。再送货时,他居然从家里带两个人来给他倒包,张红知道了气得不行,数落他说,:“也不知你一趟能赚几个钱?居然还雇两个工人,吃饭不说了,可以在我这儿吃。你想想,只算工资,两个人一天得给人家多少?你每次就拉几十袋,红芋干又轻,你慢慢倒就是了,不多挣点儿吗?又不是让你从车上扛下来,只是倒一下,你有必要又雇两个人吗?也不算算账!别人为你跑前跑后的帮你挣点钱容易吗?你到好,出点力就累死你了?”大强争辩说:“每次我自己倒这许多包,太累了。”
陈鸿宇回来,张红提到这事,还气不打一处来,陈鸿宇说,还没想挣着钱,就雇人干,真是大老板的做派。
大强交售的红芋干质量还可以,加上陈鸿宇的一个高中同学是酒厂的会计,陈鸿宇给他打了招呼,验质开票取款都还顺利。只是有时酒厂资金不到位,不能及时取到钱,就要等几天,一旦有钱总是能拿到。
这天,大强又卖了一四轮红芋干,酒厂资金不到位没有拿到钱,人家叫他等几天再来。张红也说让他回去等两天。过了两天再过来时,酒厂会计说,资金还是没到位,没有办法,让他还回家继续等着正在想办法筹钱。他无奈回到张红这儿,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耷拉着头,跟姐姐说,家里收购点的店主逼得紧,非要钱不可。张红说:“你难道不会跟人家解释,以前都及时给钱了,这次钱没有到位,不过晚几天的事,就把你愁成这样?看你那点出息!
他拿不到钱,怕回去人家逼他要钱。就不走,他说让张红先给他想办法弄钱给人家收购点上,不然人家逼他。张红说:我到哪给你弄钱呢?你就回去跟人家解释一下,酒厂里钱到位了就会给的。他就站到院子里仰头望着天,一两个小时一动不动的,就像个望天猴一样。一副拿不到钱就不走的架势。张红气得没办法,说:“你怎么就这么没用呢?”真想劈脸掌他。
他坚持说让姐姐给她想办法,先借点给他回去交差,等拿到钱再还。张红气得没办法,说我到哪儿给你弄这些钱去?他说:“多少先弄点儿,回去先给人家好说话,不然人家又逼我。”
看他这个样子拿不到钱是不走,张红只好把这上班以来和陈鸿宇两人省吃俭用存下的钱加上才发的工资,总共一千多点,是攒着准备买木料做家具的,拿出来给他才算完。
后来酒厂资金到位了,大强把钱取走,也没有走张红这儿还钱,他把这钱买了电视机、录音机等,只字不提还钱的事。
张红生气,一次他来,张红问他还钱的事,他低头不吱声,张红说:“你看看我家里有什么,我两个人从上班到现在就攒了这点钱。留着买木料做家具用的,叫你一下子就花光了。”
大强不耐烦地说:“钱早晚都会还你的!”
为此,陈鸿宇回来和张红吵架,说:“看看,咱们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这点钱准备买木料做家具的,一下子拿给他,扔在水里还听个响声,这连个声都没听到,就没了,真是老鼠替猫攒。”
张红虽然也生气大强不还钱,但也不愿意陈鸿宇数落。就反击说:“这钱他早晚得还,他一天不还欠一天。而你呢?你瞒着我给你家里多少钱你当我不知道?你每月拿回来的那点钱不够你吸烟吃饭呢,你当我是傻子?买木料做家具,你家里房前屋后那么多树,怎么不说刨一棵给你做家具呢?还有脸让给她孩子入户口,亏他们想得到!”
一听到这儿,陈鸿宇立即噤声,想到偷着给她侄女把户口入到自己户头上,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不知何时会爆炸,而这爆炸迟早要来到。还不知怎么了结这事。他后悔作假办这事,心里暗暗怪翠平推波助澜,不然也不会有这样的隐患。想到这里,他便不在和她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