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到白水坝

(2010-02-11 11:57:37)
标签:

访谈

人文/历史

生活记录

文化

分类: 老记出更

春到白水坝春到白水坝春到白水坝

到白水坝挖芋头
李云胜 文

    北一环上有个公交站名叫白水坝,据说,1985年,香港一位著名的风水师到合肥时说:白水坝的风水非常好。咱们姑且不去纠缠风水里有多少的合理性,但自从畅通一环工程实施后,白水坝附近再也不堵车了,那里的居民说白水坝非常适合人居,是合肥的一块风水宝地,这倒是肺腑之言。

 

白水坝早无芋头可挖

 

    假如你是外地人,那么你可以不知道白水坝,但你一定在网上听过用合肥方言演绎的《挖芋头》:麻早上五点望钟村西头集合,男的带锹,女的带筐,家侠们带绳子,趴拖拉机,骑摩托车,拉板车到白水坝挖芋头……对了,彼白水坝就是此白水坝。
    《合肥地名录》上记载:白水坝位于北门外濉溪路西段,面积约50亩,原坝中心在今濉溪路上,50年代拓宽濉溪路时被拆除,并将濉溪路南侧几口大塘,称作“白水坝”。刚解放时,那里还是合肥市的北郊,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往南走,越过后来修建的环城北路进入市区,往北是农村广袤的土地。《挖芋头》这首网络歌曲创作年代虽是今天,但描写的一定是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事,因为如今的白水坝早已成为繁华的闹市,哪里还有芋头可挖!
    名字既然叫白水坝,还真的与水有关,过去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线上,搞水利的把那里叫白水坝灌溉渠。已经在那一带住了60多年的程娇老人说,当年的白水坝简直赶上杭州西湖那么大了,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白水坝湖水交相辉映,颇有“月色湖光万顷秋”之感,记得白水坝湖畔立有一块碑,上面刻有“白水坝”三个大字。
    白水坝南边有一座桥叫虹桥,白水坝水东穿虹桥至道士岗东北与板桥河水合流后分两股,一股南注淝河,一股弧形东南流经大窑湾向东南,折向东穿过木桥,(即今滁州与胜利路交接处南侧胜利路上),转向正南,经观德桥,凤皇桥在孝肃桥北注入淝河。
   “如今看不到水,只看到车喽!”程老太瘪着没有几颗牙的嘴,感叹地说。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合肥的民间传说不少,但最有名的还是《丽友桥》的故事,它和《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孟姜女》一起,被称为中国六大民间故事。而《丽友桥》故事的发生地就在白水坝。
    相传隋唐年间,合肥白水坝附近有一户人家,一个勤劳的白老汉带着小孙女放鹅过日子,孙女名叫白小玉,是七仙女中的白衣仙子,因为包辟织女被王母娘娘罚下界。白小玉长得那是眉清目秀,非常漂亮,又是刺绣纺织的能手,邪恶的蟹仙一直想得到她。 
    白小玉每月要过石桥买石胆粉治疗爷爷的病,有一天她遇上来自云南的美少年名医段飞。段飞是慕名来拜会合肥千年道号元林元的,他顺便治疗好了白小玉爷爷的病,他们一家人充满了对他的感激之情,同时,爱情的火花也在小玉心里点燃。 
    见到白小玉和段飞相爱,邪恶的蟹仙嫉妒得咬牙切齿,他在白小玉和段飞新婚之夜偷偷地在茶杯里下了毒,段飞喝了失去记忆,对白小玉不理不睬,连招呼都不打,一个人回云南老家去了。伤心的白小玉知道后与蟹仙斗法,几十个回合下来,只打得白水坝上空阴云密布,湖水倒灌,蟹仙坠落云间掉进白水坝里失去了法力。
    白小玉不畏艰险千里寻夫,从白水坝找到丽水,又从丽水走到丽江,终于找到段府。可段府上下恶语相加,悲痛欲绝的她只有回乡在隐居牧鹅。后来大白鹅帮助段飞恢复记忆,他痛恨自己的忘情,立即备上马星夜不停赶往合肥,在合肥、肥东、肥西一带不停地寻找白小玉,并最终团聚。 
    后人把两人的爱情故事编排成一幅对联,上联是:合肥肥东肥西肥东西。下联是:丽友丽江丽水丽江水。

 

年味笼罩白水坝

 

    我是在濉溪路上第三个下穿桥过去下的车,一问,那里就是白水坝。马路两边的商铺已经有贴上春联的了,这离大年三十还有两天呢,怎么这么性急呀!问隔壁商店的老板,他说那一家的老板是外地人,早早地贴上门对子回家过年去了。
    这位老板姓杨,听他把春联叫作门对子,我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合肥人,一问,果然是长丰吴山人,很小的时候就到了合肥,而且,家就住在白水坝农贸市场后面。因为临近春节,话题自然就聊到白水坝一带人是如何过年的。
    杨老板说,他们家过年除了和老合肥人一样炸圆子、烀腊货,贡鹅是年三十团圆饭桌上必上的一道菜,除此以外就是“十大碗”,必有那和气菜(用各种菜丝配成,寓意和气)、安乐菜、豆腐果烧肉、油炸圆子、元宝鱼,那是一家人对“十全富贵”、“四季安乐”、“合家团圆”、“年年有余(鱼)”的美好寄托和祝愿。吃罢年饭,晚辈要向长辈辞岁,祝长辈人健康、快乐、长寿。长辈则会祝晚辈人茁壮成长,早成栋梁之材,并当场给未成年人和没有单独成家的晚辈人压岁钱(一般指),也有的在孩子们熟睡后,把压岁钱和方片糕放在他们第二天早起要穿的新衣、鞋内,以“糕”和“钱”的谐音来祝愿孩子们来日步步登高、前程似锦。
    在白水坝农贸市场卖菜的宣老板说,过去白水坝的居民过年比现在还热闹,大年初一早晨,一阵高过一阵的炮仗和锣鼓声把你从梦中唤醒,舞狮子和耍旱船都上了街头,观看的人群挤的是里三层外三层,围的水泄不通。
    听到两人甜蜜地聊过年,我的内心涌起了回家的渴望,渴望见到年迈的双亲,渴望在那浓浓的亲情中寻找渐渐失散的年味……

 

手记

    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也叫地理,这到和我们“晨报地理”的栏目名相契合了,所以,我并不忌讳说白水坝的风水好了。
    第一次到白水坝是朋友请客吃“春芹拉面”,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具体位置已经记不清,好像经过了消防队。倒是店名让我记住了,因为据说“春”和“芹”二字分别取自店主和店主妻子名字中的最后一字。拉面种类并不多,只有牛肉面和素面,但味道的确不错,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打的去那里了,当时我还开玩笑对朋友说:“七八里路讨个嘴,不如在家歇歇腿。”朋友回答道:“你吃过就知道了!”
  《丽友桥》的故事也是在那次吃牛肉拉面时听朋友讲的。写这篇文章时,我特意翻阅了《合肥民间文学集萃》和《合肥故事》,遗憾的是都没有收入,到是“百度”里有记载,并且听说已经出版成书,可惜我没有看见。
    和杭州大打《白蛇传》牌、宁波大打《梁山伯与祝英台》牌相比,我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丽友桥》的故事可能给我们带来的隐形的好处,那就是将现有的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有人说昨天的文化就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这一点都没错。
    杭州早就瞅准了《白蛇传》这张文化牌,在新世纪之初,不惜花费重金重建雷峰塔,采用电影、电视、书籍等手段大力宣传《白蛇传》的故事,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创造的经济效益以及产生的文化氛围成为国内许多城市争相效仿的对象。
    咱们合肥并不缺少经济文化增长点,事实上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吴山铁字、大圩葡萄等一批徽字牌的推出。但与那些善于经营、懂得经营的城市相比,我们还有距离。就像徽商文化和晋商文化一样,本来徽商文化纵横中华大地三百年,影响远在徽商文化之上。但一部《乔家大院》却改观了新时期山西对外形象,既宣扬了晋商文化,又拉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这对我们应该有所启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