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小说,是职业需要,也是爱好。
但我却不能如那些职业评论家那样将一部小说的好坏、优劣分析得头头是道,更多的是凭感觉阅读。
不是有第X眼美女之说吗,那些天生丽质人见人爱难以自弃的叫第一眼美女,那么,看了开头就拉扯着你一个猛子扎进字里行间,使你产生阅读冲动的是否可以叫做第一眼小说呢!如果成立,那么腾肖澜的中篇小说《姹紫嫣红开遍》即如此。
故事简单,上海,弄堂,项海,京剧,四个词八个字便提溜出一个喜欢唱戏却没落的男人的故事。妻子英年早逝,女儿项忆君继承了父亲的爱好,一副好嗓子,父女俩在喧闹的城市里不动声色却独立自主地生活着,也迷惘,也欢喜,往往分不清自己是在戏里戏外,这就是他们感受生命和时光的姹紫嫣红吧。
京剧是这篇小说的一根线,也是吸引我急促读下去的由头。看见“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梳一个油头桂花香,脸上擦的是桃花粉,口点的胭脂是杏花红”,嘴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卖水》里那段表花名后面的数板念叨起来;看见“海岛冰轮初转腾”,眼前就自然而然浮现梅派“贵妃醉酒”里雍容华贵的形象,那如行云流水般“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的唱词也突突地往外冒。所以,说《姹紫嫣红开遍》是第一眼小说,便又多了一个必要条件:读者是京剧发烧友,最起码是个爱好者,如果非要有个参照物,那如我吧。
因喜欢作品而渴望了解作者,就像喜欢听一首歌而成为追星族。腾肖澜的名字不熟悉,简直有点陌生。百度一下,知道了她的性别,1976年生于上海,上海作家协会会员,新世纪上海作协作首届青年创作班学员。现在浦东国际机场工作。2001年起写作,至今发表中短篇小说约六十余万字,小说多次被转载。
于是,我又多了一个称她小说为“第一眼小说”的理由。一直羡慕不必将写作当作谋生手段的作家,像海岩,昆仑饭店总经理、董事长,锦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锦江集团北方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名片上的头衔都快串成了糖葫芦,自然没有必要再为名利写作,起码不用为利,《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平淡生活》《五星大饭店》等也许就出自不经意间。还有香港的财经小说家梁凤仪,经营着自己的公司,写作是她的副业,所以《花魁劫》、《千堆雪》、《今晨无泪》、《信是有缘》的骄人成绩令侪辈扼腕。
当然,职业可以不专业,但作品不能不专业。而非专业的写得比专业的还专业,那就要了专业的好看!
我这样说,可能和声寥寥、不以为然,那也不要紧,梁凤仪说,作家“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行业,好与坏很难评判,就像可口可乐,虽然被普遍接受,但总有人不接受。而商业存在模式,做起来有简单规则,成功与否靠数据说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