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看了《竹林木屋》

(2007-03-09 09:11:09)
转贴:看了《竹林木屋》
 
 
      昨深夜从外地带着一身的疲倦回来,心情对我说过客在他的博中写了一些对丰子的评论。今早在出发之前匆匆阅读。真的又一次出现了和当初看如水心情朋友的评论的相同感觉,不错,正像过客朋友所言:一部作品,无论以哪种形式呈现给读者,最令作者感到欣慰的莫过于读者在作品中与其共鸣,并通过作品读懂“自己”。
      说实话,现实生活中的丰子是一个理性、冷漠、孤傲、乐观的人,也是一个隐藏内心很深的人,很多话不喜欢说出来,也不愿让别人看得出,也只有在这里才摈弃了一名职业摄影师的洒脱,用拙劣的文字将自己的内心灵魂暴露。但还是被一些真心朋友读懂,很感激他们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看那些剑客的肤浅不值得一看的东西,并写出了很深邃的评论。一直就很感激那些能和我一路走来的朋友。谢谢!
        在此,特将过客朋友的本文转发,并用他博中一句话作为该文的题记。
     
       “做了无尽的努力,却都是无谓的。从此,我的爱也丢失了”。
                                                                      -----题记
 
                         看了《竹林木屋》
                                        -----过客
 
     今天读完《竹林木屋》,也再次读到“后序”。
     当初,我还没来得及看原作时首先通过“后序”知道了大概有关木屋的故事。由于“后序”的发表,使得我先于读《竹林木屋》前,通过“后序”中的相关评论,对木屋中的各个人物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这是最初的印象。

     一部作品,无论以哪种形式呈现给读者,最令作者感到欣慰的莫过于读者在作品中与其共鸣,并通过作品读懂“自己”。作者把早先如水心情写的有关《竹林木屋》的读后感放在《竹林木屋》后记之后,并予以“后序”之名,可见作者对这篇读后感的认同。当初我说过,有时间一定读“木屋”,今天完成了。《竹林木屋》写的好,"后序"写的到位,因而,不再敢班门弄斧,那就用闲聊的方式随意说说。

     最初看到“竹林木屋”的字样,猜测故事大概发生在江南或是西南某地,这是第一眼看到“竹林木屋”时的闪念。我来这里的时间不长,但记不清当初是怎样走进剑客的博。

1 很有特色的博

     第一次走进古都剑客的博,我亦同他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博中展示的诸多人体摄影,以及附在摄影作品后的一篇篇精彩的短文。随着不断的阅读,明显感受到剑客把人体摄影这种独特的健康自然的美与犀利的文笔相结合带给人的震慑和感染力,艺术的造诣,唯美的视觉,不能不说让人感到这个博客有些标新立异,别具一格。而两者合一的魅力,充分展露了剑客特有的专业摄影水准和才华,把低俗色情和淫秽之意的东西统统摒去,同时又让人们可以坦荡的用鉴赏的眼光去读,去看,去品位。

    我最初的浏览,大概是由于文章标题位置的缘故首先看到“竹林木屋”,但是,我和有的朋友一样有意绕开,先去读他的短篇。在这样即兴而来的短篇散文随笔中,可以了解现实中作者对生活、对情感、对传统理念以及对风俗时尚等不同的理解和认可程度,也比较容易看到真实的一面。之后,再去读《竹林木屋》或许容易走近。

2 幽默 讽刺 个性

    我个人理解,喜欢用“疯子”给自己定位的人不妨含有幽默、调侃之意。换个角度说,“疯子”的言行不可细究,凡声明自己的言行属于“疯言疯语”的多半些风趣并带有捉弄人的意思(我仅仅是指朋友间的相互谈笑)。通过读剑客诸多的散文和随笔,明显感受到他的才气淋漓,思维敏捷,行文精炼;有些文章中的短语(句)写的非常精彩,经典,有着和木屋中的“疯子”一样的感觉,看似不加修饰,不加遮掩的“疯癫”之语,尖刻、赋有哲理,虽然自嘲是“牛皮癣”却透着睿智。面对当今社会存在的某些阴暗、虚伪、道貌岸然的假象时,有他独到之笔。幽默、调侃、风趣偶尔带有讽刺性的语言,也显示出“疯子”独特的个性及在生活中的爱憎分明。

     《竹林木屋》最让我钦佩和最令我感动的是“疯子”身上传承的人性中最美好东西:善良真诚,慷慨厚道,行为磊落,坦荡如砥;他用常人看似不解的“疯癫”之举表明了自己宽厚仁慈,知恩、感恩之心;也让人看到不同场景中的“疯子”,对生活,对爱情执着的追求和独到的见解;同时,也表现出男子汉堂堂正正的凛凛风采。“疯子”亦如常人,时有不拘小节,恶作剧,偶尔粗言并放任(放纵)自己,对Nature and love有着自己的困惑和迷茫;这一点体现在“疯子”与燕子的相处;但是倔强的“疯子”有头脑,有情有义。在他身上有着社会给予好男人的认可:善良,责任,能力,智谋,勇气,执着;只是疯子内心对爱情略带理想化的追求让自己一直苦苦追寻,并在寻求和守望真爱的过程中消耗自己。到头来,正像“疯子”自己说的:“做了无尽的努力,却都是无谓的。从此,我的爱也丢失了”。

3 解与不解

     我始终感觉月象迷一样的女人。究竟是月迷失了又曾经在疯子身上找回的那颗爱的心,还是疯子在追求真挚的爱情迷失了自己的心?“木屋”里的疯子给我的感觉却一直是清醒的,他不在乎世俗的眼光,知道自己的心和自己要爱的人。为此,他义无反顾,因为爱,所以爱。可是月的最终离去带走了“疯子”的爱,并留下深深的痕刻在了“疯子”的心里,让这种难以言表的内心深处的隐疼一直折磨他,使得“疯子”无法面对后来的一些日子。在读月的章节中,解与不解一直并行。对月曾有的猜测已经没有意义了。现实中的残酷,彻底毁灭了月对爱情的向往和重新拥有的勇气。四年光阴,曾经拥有的爱却无形中给月的心灵背负了看似有违世俗,又难以解脱的沉重枷锁。月,终于放弃了。用自己的理解选择了自己认定的属于自己的归宿。她爱“疯子”,却用皈依结束(或是延续?)了这段爱情,或许月认为只有皈依才能使内心得到安宁,才能解脱自己内心深处的负罪心理。为了忘却尘世中烦恼,月也许用另一种不被常人理解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心中的爱?!不可否认,月的内心一直爱着“疯子”。我想,是否人烦恼到了极致,困惑到了极致,只有皈依才是一种不能解脱的解脱?

     爱,永远留在了“疯子”的记忆里,以致于在如今剑客的视角里,依然可以看到延续着《竹林木屋》中的圣洁的美的画面,可以在他精彩随笔的字里行间,读到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美的释义。兴许,她已经是以另一种形式活在了他的心里。真挚的爱,就意味着把自己生命的部分倾注给另一个人!在此,惟有祝福她!

     祝福:终究要自己面对生活,最终拥有幸福生活和爱情的疯子!

     祝福:《竹林木屋》中那些善良的人们!

4 实话不好听

      我对剑客在《竹林木屋》以及博中杂文和随笔中的某些语言表达方式并不是很习惯,也不是毫无条件的赞同,有异议;但这都不妨碍喜欢看他的一些作品。感觉“木屋”的后半部更好于前。

      正如生活中自己身边的一些好友,对他们的某些观点也有不认同,直言不讳,可以让人感觉相处轻松,简单。当然,前提是这些不认同是次要的,也不足为奇,决不是一个人的行为主流。一个真实的人都会有类似颓废、消极的情绪,但恪守的原则:人品是主流,不因理智而无情,不因无知而癫狂。我也相信,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交友的标准或原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写给安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