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兰先生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系。曾任南开中学教师、长春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山东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山东省作协第一、四届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后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和诗歌理论的研究工作。著有《李后主评传》及诗集《高兰朗诵诗选》、《朗诵诗新辑》、《用和平力量推动地球前进》等,高兰先生晚年编订了《诗的朗诵与朗诵的诗》一书,填补了诗歌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空白。)
抗战时期诗歌朗诵的先驱者高兰(一)
作者:秋酿醇酒
诗歌朗诵在我国由来已久,它积极走向人民大众,成为诗歌朗诵运动,最早是由左联倡导的。“九·一八”以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和革命斗争形势的高涨,朗诵诗得到了发展。美在诗歌朗诵中,痛也在诗歌朗诵中。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低吟浅唱、哀怨成泪的诗歌,也有裹尸马革、壮志不已的诗歌。当中华民族危难当头的时候,总会有一批诗人站出来抒写满腔的义愤,为国为民疾声呐喊,其悲痛化为犀利的诗风具有较强的历史影响力。尤其是抗战时期,新诗歌作品和抗战歌曲一样普遍流传。
《高兰朗诵诗选》是朗诵诗中很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作品都是高兰先生早年的佳作。虽然,其作品诞生在几十年前,但是,它们绝不是昨日黄花。其作品倾注和表达了那个时代所有爱国者以及高兰先生的满腔爱国热忱和昂扬的气势,今天读起来,依然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高兰先生的诗歌中没有没落的伤感、颓废的情绪,他用明朗通俗、朴实易懂、音韵响亮、读起来优美爽口,听起来悦耳振奋的诗句,表现了抗战精神,是诗人决死抗战的宣言,是中华民族雄壮的战歌。高兰先生的诗歌不仅仅是催人奋进,唤起民众的号角,而且也是诗歌面向大众的典范,尤其是在朗诵诗的推广方面,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贡献。
高兰先生,原名郭德浩,黑龙江瑷珲(今黑河)人。其笔名的来历,据说是在写完一部作品后,抬头凝视挂在墙壁上的高尔基和罗曼·罗兰在莫斯科的合影,迸发灵感,欣然在诗文后面署名高兰。从此以高兰署名的许多诗歌作品相继问世。
高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朗诵诗作者之一。在《高兰朗诵诗选》里,1956年的版本中选辑了十八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1983年的版本中选辑了35首代表作品。其作品主要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以后出版的的几个诗集里的一部分。作品的主要写作时间是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五六年。高兰先生的作品都曾经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朗诵过。通过这些作品,推动了诗歌的朗诵运动。这正如高兰先生所说的:“我在诗歌创作上所作的一些探索”。他在《展开我们朗诵的诗歌》中写道:“诗人哪/救亡的朗诵诗歌/它需要每一个有热血/有正义的读者和作者/使它/广泛地展开/广泛地传播”。高兰先生的朗诵诗是较早走向人民大众公开朗诵过的诗歌,这些作品对我国的诗歌朗诵运动,起到一定的带头意义。据当年的湖畔诗人汪静之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抗战时期高兰的诗朗诵很风行。”
高兰的作品《是时候了,我的同胞!》写于1937年7月,诗中呼吁“是时候了,我的同胞/古老的边城发出它最后的悲啸/久蛰的长城也开始蠕动起来了/狼烟!狼烟冲上了云霄/我们是烽火/我们是燎原的火苗/烧呀/烧呀/烧起来吧/在火与血中把光明创造/争取自由解放的最后一着/是时候了,我的同胞/是时候了/人在怒吼/马在嘶叫/苍天在旋转/大地在狂啸/子弹在枪膛跳跃/大刀在手中咆哮/杀呀/杀呀/杀掉了吧/这群要毁灭我们的强盗/血的债只有用血来偿/对于侵略者还有什么容饶/是时候了,我的同胞!”。其作品《起来吧!中华民族的儿女》犹如炸雷震人心弦。“起来吧!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要赶走凶恶的强敌/我们要粉碎日本帝国主义/我们要收回一切的失地/我们更须要打回老家去/起来/起来/起来/中华民族的儿女/参加这神圣的战争/推动这光明的壮举/不挠不屈/誓死拼到底/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起来吧!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的祭礼》一诗,写于1937年10月,并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一周年的集会上,由著名电影话剧演员王莹朗诵了这部作品。诗中写到“
我们献上了这祭礼——抗战/这里有血有泪有火也有光/这里有生有死也有光荣的创伤/这里有反抗的呐喊/这里也有永恒不灭求生的烈焰”。据有人评说,诗歌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进行朗诵,“这在中国诗歌史上还是第一次。高兰不仅是朗诵诗主要倡导者之一,且是成就卓著的实践者之一”。(未完待续)
2007-02-05 00:58:5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