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包里有张最近一个什么中国大片的光碟,跟着我在太平洋上打了几个来回也没时间看。昨晚终于想起来,对了,是姜文的The
Sun Also Rises —— 跟海明威的小说同名,语出《圣经》(The sun also
riseth, and the sun goeth down, and hasteth to his place where he
arose), 所以用洋文写出来倒也不是硬拽。
你不得不承认,有关此片的炒作是成功的,还没上映就有了不少卖点,包括(当然不限于)姜文的牌子、房祖名的老子、周韵的肚子。害得我昨晚早早地沐浴净身,怀着对精神饕餮的殷切期望,打开了光碟。可是,扑面而来的除了失望还是失望,整个片子从头到尾除了虚假还是虚假,剩下的只有一堆光怪陆离的(时常还令人晕眩的)画面、风格各异的音符、和导演歇斯底里的潜台词:“瞧咱多有才!瞧咱多有才!”感觉是姜文拉着一班演职人员过家家(偶尔甚至还假戏真做),还要大家掏傻钱买单。
片子大致讲的是(也许):一位寡妇(周韵),两组三角关系(姜文/黄秋生/陈冲+
姜文/房祖名/孔维),四段时空穿插的故事(1958年和1976年),五个问号,六种荒诞。
兴许是被国内的环境污染熏坏了,中国的导演好像越来越不会讲故事了,只好拿些大色彩、大音响、大道理来糊弄人,靠着以往的名声死乞白赖地抢观众的眼球。导演自己讲不好故事,还故弄玄虚,搞得观众挺自卑,看不懂都不敢言语,生怕被人当傻B。姜文在《太》中也不例外,跟我们提出个是“人摸屁股”还是“屁股摸人”的深奥命题,颇有庄子梦蝶之遗韵:是我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我(“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简直太玄乎了。其实这种东西不过是伪哲学,是掩饰艺术苍白的遮羞布。做电影的请你先老老实实地把故事讲好!(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中国尚有1亿3千5百万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每天支出不到1美元
—— 砸下大把的银子玩玄乎,咱还玩不起。)
对于剧组来说,演疯子和讲怪诞故事都是很容易的事,因为没尺度、无标准。不过我们不妨还是送他们几句话:
姜文,不是每个演员都一定要成为导演和制片人的!
房祖名,不是每个演员的孩子都一定要成为演员的!
陈冲,不是每个在美国呆过若干年的人都一定要成为性学大师的!
周韵,不是每个女演员都一定要成为导演的什么什么的!
姜文希望通过《太阳》给一个荒诞的时代注入浪漫的色彩,可是1958年和1976年是血腥的,我们还是let
sleeping dogs
lie,就让那个荒诞的太阳永远地消失吧,不要照常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