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来的美国
(2013-07-22 10:53:31)
标签:
消失的地平线回不来的美国香格里拉情感 |
分类: 美国故事 |
周末,先生和我去参加他朋友杰森儿子的婚礼。婚礼在一家有名的大餐馆举行,整个婚礼的布局,以天蓝色和白色为主,杰森的儿子,是一家大型软件公司的工程师,来的客人里,除了杰森的几个好朋友和家里为数不多的亲戚,其他,都是他儿子从小到大的朋友和公司的同事,年轻人会玩,节目很多,吃饱喝足后,舞会正式开始,我们跟杰森和他太太还有旧同事告别,走出酒店门,心里有点淡淡的失落,因为,杰森和他太太已经买好了第二天回深圳的飞机票,下次见面是什么时候?我们心里都没有底。
7年前杰森退休了,美国好山好水好空气,但如果不能自得其乐的话,的确是好寂寞,他决定回国去走走,当时,他太太还没退休,他一个人回去,足迹踏遍完祖国的山山水水,最后决定在深圳扎根下来。他买了一套房,准备太太退休后,一起回去住。
杰森有两个孩子,为了让小孩子完全融进美国文化,所以,家里是不讲中文的,大女儿爱上一个妈妈不喜欢的男孩,杰森太太觉得很丢脸,什么法子都使过了,没能让两人分开,从此,母女形如路人,用杰森的话讲,养个女儿,就这样丢掉了。实际上,自从儿子找到女朋友后,杰森说,他又把儿子弄丢了。
几年前,杰森把自己的房子卖给儿子,在深圳又投资买了一套房,太太提前退休后,两个人拿着退休金,尽管人民币不断升值,但到底还乘一个6, 房款都已经付清,每月花不完的钱,加上70岁的老人在深圳还能享受不少优惠待遇,过得很滋润。如果不是杰森的儿子通知两位老人家回来筹办婚礼,大概两位在深圳逍遥得乐不思蜀。回美后,第一次见到儿子的女朋友,杰森和太太突然想起要抱孙子了,这一念头出来,两人突然不想回深圳了,他们想搬回来跟儿子一家住,但马上遭到未来儿媳的反对,因为女孩子的母亲早已搬来跟他们一起住,这些日子看到两位老人家要回去,才搬去外面暂住。
情况变化这么复杂,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杰森每天跟我先生不是电话就是短信,我先生跟他商量了很多可行性,比方,到儿子附近买套房,可他手里没有足够的钱,这边的房价又回升了,没有工作,在银行申请不到贷款,买房子是没有希望了;儿子提出,把房子按原价或者更便宜一点卖回给父母,可他们还是掏不起钱;申请政府的廉租房,要排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先生给他一个主意,能不能在儿子房子的院子里搭建一间房?最初,儿子是同意的,还找了做工程的人估价,正准备申请市政府的许可证,儿子突然变卦了,因为女孩子反对,眼看着回美抱孙子的希望要落空,杰森和太太可急坏了,再三跟儿子请求,儿子跟他说:“这事,从此不要再提。”
其实,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卖掉深圳两套房子,回来买,可经过这两个月跟儿子和儿媳的“明争暗斗,”杰森已经很失望,儿子只听老婆的,算了,这里的确是空气质量好,气候环境舒适,食品安全,但回来又能怎样?儿子生了孩子,肯定是不给他们照看的,深圳气候是炎热,那一天24小时开空调还不行?那里也有了新朋友,不至寂寞;而且,吃的东西也很丰富,太太又不太会烧饭菜,那里对她,简直就是美食天堂,左思右想,还不如继续回去潇洒。
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好莱坞老电影《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讲二战期间的一位英国外交官康威和一群飞机上的乘客,在飞机失事后,他们在香格里拉村获救,那里是一个祥和、宁静的地方,金碧辉煌,群山环绕,山顶白雪皑皑,一条美丽的小溪在村前流过,深草成茵,鸟语蝉鸣,人们单纯热情,欢迎外道而来的客人。不过,可能生活太安静,加上对故乡的思念,同时到来的马林逊请求康威跟他一起离开香格里拉,在他们离开后,经历了千辛万苦,想再寻找回去的路,可是,香格里拉,对他们,就像永远消失的地平线,这故事,一如东晋文人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一样。
美国不是香格里拉,也不是世外桃源,但相对来说,还算是一个比较平和,安静的国家,特别是我们旧金山这边,气候真是上天的恩赐,很多人,包括美国人自己,他们卖掉这边的房子,去远一点的地方买便宜又宽大的豪宅,等他们重新想回到这里来,几乎没可能性。
其实,不仅仅是买不起房子的缘故,还有很多方方面面的因素,像杰森和他太太这样,当他们厌倦了国内的热闹,想回来跟儿子团聚,可物是人非,回不来的生活,回不来的美国。
P.S.顺便提一句,杰森的女儿女婿没有出现在婚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