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一早醒来,赖在床上,可脑子却开始频繁活动。不知为什么,突然看到一幅画面:
“同一首歌”演出前,演出时间过了十来分钟,台下观众们开始吹口哨,隔空喊话。一个娇小的女子突然出现的舞台上:“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们今晚的演出要稍微推迟一下,我们的演员从两岸三地赶来,他们还来得及转时差,有些演员甚至带着感冒来参加演出,非常辛苦,请大家耐心等候,谢谢你们”。
台下报以理解的掌声。

说完,她走进后台,后台导演舞台监制,音响灯光都在做演出前最后的准备。导演走过来:“江江,谢谢你和你的家庭为这台晚会所做的一切,你能不能电话连线,让观众通过大屏幕,看到你和国内的爸爸妈妈连线问候,说说帮助你在国内负责国内处理“同一首歌”工作的刚去世的弟弟?这个一定会引爆今晚的演出现场,也会震撼电视机前观众的心”。江江充满忧伤,疲倦眼睛突然变得非常坚定:“不!这个对我和我的家人都太残忍了。”
大家一定不知道,就在“同一首歌”即将走进美国的前几天,江江从小相依为命的弟弟,才华横溢个性张扬的电影导演于小阳,在外地采景回来的火车上,突然离世。这个噩耗,把坚强的江江击倒了,她和家人一早从旧金山临时买票飞到北京,可只是简单处理了弟弟的后事,就急急忙忙赶回美国,因为亲爱的爸爸说了:“你在家我们也是这样,你弟弟没有了。你不能放下那么多观众不管,你还投了那么多钱进去……”。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候,还能坚强地克服自己的痛苦,用爱和坚强支持自己的女儿。
这一幕,让鸟儿在枕上撒落几行清泪,我突然明白,我想要写什么,我为什么一直坚持去解读江江。我想读懂她,我想知道,那个小巧的女子,究竟有什么能量和坚韧能去完成这么一件大事:第一次在海外,靠自己和民间的力量,把港澳台的演员和观众坐在一起,过一个歌舞相伴下的喜庆年。
(二)
鸟儿和先生一起见证了这场大型晚会。这是来美数年,看过数十场演出中,最High的一次。它一直留在我的心里。我小心保存演出册,那上面有当时的州长阿诺,议员,市长和中国驻美领事馆总领事彭克玉,还有很多社会各界名流们的祝词。在册子的第一页左下角有张照片,你可以看到一张笑容可掬,充满自信的笑脸。
带上这本小册子,我去拜访这位照片上的主人公:静江于倪。按美国的习惯,这是倒着念的,静江是名,于,是她父亲的姓,她先生姓倪。我更喜欢叫她江江,因为这样叫着亲切,让我消除紧张感。
不过,想找上江江说说话,却拖了一年多时间。也许是缘分未到吧,但她那句话依然留在我的记忆中:“青鸟,出来做点事情吧,我们这一代移民过来,还会这么热衷于传播中华文化,这边出生的华人孩子,过一代几代,他们融入这个社会太深,祖国的概念会越来越淡漠”。类似意思的话,我曾经听过广东省委侨联的朋友说过,不过,那时青鸟太年轻,不能深谙其中涵义。
只有到了美国,才感觉江江这句话的份量。在这个国家,华裔始终是少数民族,尽管美国社会里,这是一个在各方面对美国社会做出贡献的出类拔萃的民族。我们离他们最近,让他们通过我们的言行,工作,包括义工,来了解我们这个族裔,了解我们中国,中国人。而最好的方式,当然是通过歌舞,语言等中国文化的传播。
而传播中华文化,就需要有江江这样有能力的组织者和热心的传播使者。
(三)
江江和我一直保留一个很有意思的习惯,如果我在博客里发现她的脚印,就会“跟踪”到她的博客,在那里,加深了解她亲爱的爸爸妈妈,还有她那才华横溢的,英年早逝的弟弟;认识了她在部队时的战友们,虽然她不会经常更新,但大家都以她为轴心,那是一种经过岁月历练后的长久友情和对遥远异国的她的疼爱;在她的博文里,我读到了一个真实的于静江,我不想单纯看到那个坚强无比,永远不知疲劳的奔波的于静江,那是不真实的,她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我及时抓到了她:善良,勇敢,能干,能吃苦的江江;一提到爸爸妈妈弟弟,马上就是一个乖乖女,好姐姐的江江;一个善于与人沟通,不厌其烦耐着性子解决困难,而成功地把船划到彼岸的江江。
因为这些偶尔的联络,在她的博文中读到与媒体宣传不一样的江江,两星期前,我突然想找江江说话,她说过:“总有一天我们会相见”。我拨通了江江的电话:“我想见见你,没啥事,就是想看看没有媒体光环笼罩下的另一个江江。”
不过,想找江江聊天真的不容易,她时任ICN旧金山电视台台长,公司业务,节目的引进和策划,广告赞助,每件都是劳心劳力的事情。
第一天我按时赶到电视台,可江江愣是被两个国内过来的人“霸占”着,我故意很不礼貌地把头在门口晃一晃,突然听到一个严厉的女声:“那是谁呀?”,这一声肯定不是江江,总算引起注意了,我偷笑一下跑到等候厅的椅子上坐下。
过了一阵江江突然出来了,一脸的倦容,但她的双眼却很有神采:“鸟儿,对不起,人家要晚上才走了”,哈,我们抱了又抱,江江谦虚亲切得像大姐姐,我赶紧说“我回家了,改天再来,你是我想象的那个样子”。我们约好星期五。
第二天就是周五,我们上午通过话后,我又跑过去等江江。不用说,我们1个半小时的谈话,被人电话、到访打断几次。
你明白,鸟儿这样啰嗦,只是想告诉你,一个女人要做点事业,是多么的艰难。没有惊人的毅力和体力,肯定吃不消的,更何况,我们这个人的生命乐曲中,还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四)
江江没有让我失望。褪去那些头衔,星桥艺术中心总经理;ICN旧金山电视台台长,硅谷华人女性协会理事等等。我终于找到那个博客里认识的江江。她聪明,漂亮,健谈,纯净,善良,敢说敢爱!!!
问她怎么弄到那些州长名人的贺词,她乐呵着:“我们开车去,信都给人家拟好,只要他签名就可以了”。哈哈,不用说,信肯定是领导们的助手先“审查”过。为了州长大人的贺词,江江和她的团队的人驱车几小时赶到州府,在州府大厅里等待了整整一天,因为州长正在忙公务,也有很多其他的预约。
提到“同一首歌”,我们依然激动满怀。她突然顽皮说,你猜怎么着,那天现场炸开了锅,很多人还是从西雅图等外州飞过来的,我当时就站上去,并不急着说话,我眼睛左转转,右转转,等大家安静下来,我才开始说话。大家不安静,你在台上喊,人在下面说,你就拿他们没招儿。”(良好的职业训练,让江江克服心里的悲痛,沉静自若站在台上)。
“猜猜我为什么叫江江这个名字?”
“好听呗”。
“这里有个小典故,我那会在八一厂做副导演,没有人注意我,我的名字在一连串的工作人员名单里一闪而过,人家没印象,后来我改叫江江,哈,观众一下记住名字了。那时年轻,喜欢这种感觉”。
当她知道我父亲曾经是银行行长,母亲是商店经理,所以,我千万百计却没有“逃出”父母的职业:会计,鸟儿也喜欢做生意人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她可乐坏了,
对她的同事说:“你看看,我说呢。父母做什么,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不知不觉未来的职业就被定位了”。
听江江讲这些往事,鸟儿一个劲傻笑;很她聊天,很轻松,因为她不拿架子,看得起鸟儿这种个人成就上的小字辈;有些人,他们不管多能干,那些都是工作时表现出来的良好职业习惯和状态;但他们在这个纷杂的世界,在自己的心灵里,留下一个温馨的角落,来收藏自己最真实最美丽的天性,并因此让他们快乐,因为他们原本对生活对金钱没有什么奢求,他们懂得感恩,懂得享受成就后带来的宁静,这是我加深认识一个感性,充满生活智慧的江江。
短短1个多小时的聊天,一下过去了。
“我可以请你吃晚餐吗?”打定主意想多赖她一点时间。
“不要,我每天晚上包括晚餐时间和周末一定是陪着先生的,而且,他做饭的时候,我一定要在他身边守着他”。哈,谁是那位幸福的先生呢,墙壁的相框里,有一张照片,一位英武的男士,笑容可掬地搂着江江,身边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儿,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原来那位给自己做饭20多年,自己守着他做饭,他们的爱情,是用时光用信赖和彼此扶持,用点点滴滴细微的事儿堆砌出来的。
(五)
江江是一个幸运儿。她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这里,我不得不提到江江的爸爸,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洋先生和中国第一个蒙古族演员杨静女士:江江的妈妈。在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做梦都想象不到电影究竟是怎么出来的。江江却在北京电影厂大院里长大,银幕上除了能看到父母的塑造的形象,还有周围的阿姨叔叔,不也经常在屏幕上看到吗?
你还记得电影“洪湖赤卫队“吗?里面那个小韩英的扮演者,就是江江。不过,江江长大没有继续父母的演艺事业,因为他们觉得她不够漂亮,于是,部队转业回来的江江,进了八一厂学习导演。而父母的名气和地位,除了把江江带进电影圈,却没有给她任何的特权来沾光。她在厂里,在外景地背着时髦的草帽,烈日下,从最基层的场记做起,别人休息了,她还要安排下场戏的拍摄,每场戏的号码和其他细节都要记录清楚,不能影响拍摄进度。但她是个有悟性的孩子,场记的工作,让她学习了电影制作的全过程,并在今后的导演工作中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谈起自己的父母,江江的眉眼之间充满了爱意她用了世界上最动听地话语:“我爸爸说……我妈妈说……”。我记得CCTV“华人世界“采访江江时,于洋先生说的话:“这个孩子敢闯,有担待,我喜欢……”。当江江带着海外的孩子回国参加央视歌手大赛,于洋先生和夫人更是亲临现场发表讲话,鼓励选手们,也支持女儿的工作,父母与女儿彼此至爱,其情亦浓,其景感人。
江江为爱来到美国。当时,她多么舍不得离开她心爱的电影事业,江江也爱自己的先生,她跟随先生来到美国,并且,一口气把女儿带到6岁才送去上学。
后来,她的先生有了自己的软件公司,他的成功,也是江江能脱身去做自己的事业最有力的支持。
“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一件事,就是嫁给了我先生”。江江开心地说。如今,江江的宝贝女儿都大学毕业了。
“很多人看到的是台上演员们的光鲜,他们没有想到组织一场这样的演出,后面要付出多少辛劳;他们只问我下一站怎样走?没人问我是不是要歇一下?”如果你以为江江是在抱怨,那你错了;她的眉眼都在笑呢,她属马的,她就是那种闲不住的人。
她的声音依然在我耳边回响:“希望有一天,让外国人了解我们中国中国,中国人我们跟世界是连接的,不是断裂的;我们是时尚的,我们有这样的音乐舞蹈……”
传说中的有种无脚鸟,它们会一直在空中飞,不知疲倦,累了就睡在风中……
江江,你就是那只无脚鸟,你一直在飞,你会不停地飞,用你自己的方式,用一颗无私的心,用你执着的信念,为你爱的祖国和同胞们。
经典回放:2005年1月23日晚,在加州San
Jose市HP
PAVILION体育馆,由美国星桥艺术中心和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共同主办,由美国华商总会、美国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和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协办的一场集大陆香港台湾三地明星一起的大型晚会。
江江刚接受“国际日报”的记者采访,她的成就大家可以在这里看到。http://www.chinesetoday.com/big/article/58768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