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校园前的这排棕榈树,让人心驰神往:假如能在这么个安静而漂亮的环境里读书,该多么有福气呀。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临近,相信国内家中有高三孩子的家长,一定早就陪着孩子进入临战状态。考一所好大学,为孩子未来在社会上有更大的竞争能力,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我们做家长的为孩子每做出的一份牺牲,孩子是不是就领情呢?我们有没有尊重他们的意愿呢?也许,我们来不及思考,也不想思考:因为我们堂而皇之地认为,一切都是为孩子好。
“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中外都一样。昨天洛杉矶的朋友跟她先生一起过来旅行,我们约好在斯坦福大学见面,顺便也带女儿过去参观一下校园,女儿不想去:“今天要补习数学。我有些题目不会做,可以趁机问老师。”
漂亮的校园,巨大的绿草地也是大家踢球和玩耍的地方。
“算了,别去了,难题下周找时间问老师吧,再说这是个长周末(周一是Memorial Day),说不定老师度假去了,不上课呢……”。连哄带骗,总算把女儿带到了斯坦福校园,女儿一直不高兴,对风景如画的校园,没有一点兴趣,给她拍照,她让你拍,就是板着个小脸,全没表情。
安静的校园。
一路上遇到几起相似的事情,都是中国妈妈领着儿子或女儿,妈妈在前面神情严肃讲得起劲,孩子跟妈妈保持2尺远距离、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参观学习的人很多,都会在这个雕塑群里拍照留念。
通过电话后,在校园里的天主教堂前等朋友。跟女儿说斯坦福有多好,学术在全国排名情况,法学院怎么棒,做律师有多好。也不知道女儿怎么了,突然白了我一眼:“我就知道这斯坦福里充满了阴谋,你看看,你们这些家长,带孩子来参观,说是参观,可你们就是想要我们努力读书,争取考到这里来。我已经压力很大了,你不要逼我哦,我告诉你,我一点不喜欢斯坦福大学,我也考不上,我喜欢南加州,我喜欢UC LA”。
虚心学习、讨教。
被女儿突然爆发的情绪吓一跳。为了缓解矛盾,我扮了无数的鬼脸,才勉强把她逗笑。然后很认真地举手发誓:“今天爸爸妈妈绝对是带你来玩,不是来参观,也不是逼你一定要考常春藤大学。再说,咱们就是想,也不定考得上,是不是?”
后来还不厌其烦,列举了很多古今中外成功的例子:爱迪生小时候傻傻的,还坐到鸡蛋上孵小鸡,老师都讨厌他,妈妈不得不把他领回去自己教,结果,人因为傻,最后不是成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比尔盖茨不是大学也没念完?人家不是成了世界首富;
高尔基不是也没上过学吗?人家成了闻名世界的作家;近到我们附近奥克兰市的作家杰克伦敦;还有中国作家沈从文,自称文盲的童话作家郑渊洁……
进大学常春藤大学未必读得好书,成就好人格,不进大学未必就是不读书没有好人品,这是两个概念,我说的这些成功的例子,是因为他们在某个领域有天份,然后花大量的事情去钻研,去学习,他们花的精力和功夫,或许比读大学读博士的人要多得多;但假如一个人可以通过努力去大学读书,接受全面的教育,那这个人就是没做出很多成就,至少将来在社会上多一些一生存能力。
特殊的钟。猜猜看,怎么个特别法?
这些话,都是跟女儿很轻松边走边说的。事实上,从5岁多孩子自己哭着喊着要上学,鸟儿一直很尊重她的想法。而且,温顺的女儿,心里是非常有主见的,比方去年想到她刚来美国不久,怕英文跟不上,让她挑选一些容易的课程,可女儿非要选“生物”,这门课的单词看到鸟儿头大,但女儿选了这门课后,做了很多学习卡片,连睡觉前,还坐在床上记那些枯燥而冷漠的单词。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这门功课,大小考试都拿A plus.
原来计划做厨师的女儿,最近兴趣大改,因为她可以拿上手术刀在实验室解剖青蛙了(女儿看了这篇博文说,帮你纠正一下,不是解剖青蛙,是老鼠),全组唯一一个敢接触“青蛙尸体”的人,她说,她长大不做厨师想做外科医生了。
想到女儿长大真的拿起冰冷的手术刀,鸟儿可不开心了:做点别的不行吗?非要拿刀动枪的,女孩子拿手术刀,连老公都找不到哦:人家怕你的。再说学医要好多年,等你读完博士,要很大年纪才能结婚,妈妈想你早点结婚多生几个孙子给我抱呢。
学校小卖部。
“妈,你管好自己吧,别看着别人的博文一会笑一会哭的,让我操心,我自己的事情自己会处理好,来美国后,妈妈变了,在国内时,你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每周都会去做运动很有活力,周末会带我去玩,可你现在,乱穿衣服,无精打采,唠唠叨叨……”。
校园里有人在拍婚纱照,想想女儿她娘换上这样的礼服,也这么苗条的呢,可平时大家都穿得很随意,入乡随俗,怪不得女儿都抱怨我乱穿衣服。
你看看,刚才还小孩子气十足的女儿,这会又大人似的了。孩子的话,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孩子的事不能不操心,也不能瞎操心,管得过度。小孩对爸爸妈妈的变化,是看在眼里里,不能不尊重他们的感受。
贴在地上的广告,是不是这样比较抢眼球呢?
做家长是一门学问,绝对一门大学问,物极必反,不要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家长的掌控之中,不要让斯坦福大学里充满“阴谋”,让我们家长们共勉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