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咖啡情缘和人生品位

(2008-08-03 05:07:19)
标签:

纸杯

情缘

小伙子

小杯

辛巴克

分类: 生活札记

    

 咖啡情缘和人生品位

 

    如果说咖啡被视为小资情调的话,那咖啡到了美国人这,简直被糟蹋得一塌糊涂。美国本土不产咖啡,但连着一块陆地的哥伦比亚盛产咖啡,不知道进口商具体从哪些渠道进口咖啡,总之,美国的咖啡相对而言,价格还是很便宜的。

   

     美国人把咖啡当水喝的,当然还有汽水,汉堡,皮萨,所以,他们的肚子都比较醒目。出国前,和一些喜欢玩点情调的人偶尔夜泡咖啡店,魅影的光线,加上一些明知道是假的甜言蜜语,感觉自己挺高雅似的。

 

     来美国后,第一次去辛巴克,看到喝咖啡的人买一杯边喝边走,觉得很好笑:咖啡应该坐下来,两个以上的朋友穿得漂漂亮亮的,边轻言细语说着什么,边用小勺子搅动咖啡和糖,当然还包括有人曾经训导的:怎么搅咖啡,勺子怎么放,怎么轻轻抿一口……

   

    由此我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长得太粗了,所以,他们的做派也很粗犷。中国人小巧,所以,才能那么优雅。

 

    不过,这个结论很快就被自己打破了。一个人入乡不随俗,很快就被视为怪物。所以,还是先放下矜持吧。当我自己越来越感觉,没有人看你,没有人留意你穿什么,没有看你眼角有多少条皱纹,随便用纸杯端着咖啡边喝边走,是多么自由自在。于是,欢天喜地加入这个队伍。

 

     一个人从一种生活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改变,对于骨子里崇尚无拘无束本性的人类,相信不少人宁愿放弃精致的咖啡杯拿纸杯:释放自己,才是真正的品位人生。

 

    随着咖啡瘾越来越大,辛巴克、麦当劳的普通咖啡,就当喝水似的,而家里两大勺咖啡蒸汽挤压出来那么两小杯strong的咖啡,却越爱越执着。所以,出去旅行,一早起来在陌生的城市里、酒店附近的街区走一圈,总会无限感概:还是家里的咖啡好喝。想到家,会想起厨房里那个小巧的黑家伙,一经买断,服役若干年;想到家,就会想起家里的人,想起所有的温馨和好处,咖啡壶几次烧了电阻丝,不是灯不亮就是等半天不滴咖啡,直到最近咖啡杯寿终正寝,经家里的handyman捣鼓捣鼓,重新投入使用。

家连着咖啡,是不是也可以说是咖啡情缘呢。

 

    说到咖啡,有一个真正咖啡情缘的故事,无私奉献给大家。

    第一次喝咖啡应该是20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姐姐的一个同事找个了英气逼人的小伙子,为了讨好女朋友,他总是想尽办法做一些离奇的事情。有天,我刚从学校回到姐姐家吃饭,经过她同事的门外,闻到一股很奇特的香味,于是忍不住推门进去。只见那小伙子坐在火炉边,一边示范用水壶煮东西,一边介绍咖啡的来龙去脉。那会,鸟儿正是无比崇拜名人的时候,小伙子一提他的舅舅的名字,那可不得了,作曲界泰斗呀,怪不得能弄到这种叫咖啡的洋玩意。小伙子说,现在的人都喝速溶咖啡,真老土呀,真正有品位,会喝咖啡的人,就要煮咖啡了,像这样,他揭开盖子给我们看,一颗颗原生态咖啡豆躺在水壶里,被煎熬了不知多久,他郑重得说:可以了。为了感谢我的收听和仰慕,他赏给了我一小杯:咖啡加糖是很傻的,要喝咖啡就要直接喝,等不到冷去,我就把一杯咖啡猛灌下去,苦得我差点没把杯子给扔掉,原来咖啡好闻不好喝。

 

    咖啡情缘的故事结局是,姐姐的同事喝过咖啡后,感觉这个家伙不靠谱,而且小伙子常常煮咖啡给其他女孩子喝,也同样不厌其烦得重复咖啡的渊源,两人矛盾、激战了一个抗日持久战的时间,终于蹦了。若干年后,在街头偶遇她,她跟我提到那天煮咖啡,伤感得说:过日子还是要实实在在的。后来她找了个外貌平常,不煮咖啡却能一起做饭吃的男人,两人平淡而踏实地生活着。

 

    第一次喝咖啡竟然是真正用水煮的,刚才想起这个故事,不由在Google上搜索了一下:咖啡的吃法,用水煮的方法没找到,却找到了咖啡加油条的新吃法。其实,我们不常常边喝咖啡边吃馒头,再沾点四川“饭扫光”吗?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这次北京奥运的主题,倒希望这不仅仅是为奥运,期待在未来的世界里,老外越来越多吃中餐,把壮观的肚子释放一下,中国人多喝咖啡,著名表演艺术家林默予女士,80多岁了,她说她拥有健康的第一关键是:早起喝杯咖啡,确保一切通畅。

 

     喝着咖啡,想着这点咖啡的小故事,再奉献一个健康小贴士,生活真美好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