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carmen好朋友花布歌剧老公 |
分类: 美国故事 |
在为数不多的好朋友里,不得不提到Carmen
Cecilia
Carmen来自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北部的海港城市Barranquilla,讲西班牙语,看她肤色和脸部特征,应该是印地安人和黑人混血儿。
我们中国人喜欢讲究“缘分”这个词,我始终相信,人与人的相识和相交是需要一种共同的气息的,这种气息就叫缘分吧。
第一次看到Carmen是在教室里,她刚移民来美,老师把她介绍给大家,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她一直是板着脸,那会大伙还在穿薄毛衣,可她穿起来厚厚的羽绒服,站在那,有点臃肿和滑稽。
这个特别的印象,让我开始留意她。美国读书很讲究老师与学生,同学之间的互动,那天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分在一个Group(小组),但我们没说几句,可能因为我们彼此口音都比较重,好像我讲的她听不懂,她讲什么,我只能抓到几个单词。觉得没趣,笑一笑没再交流下去。
很快我们在Computer Lab里遇到了,她就坐在我邻座,两人不约而同地打招呼,然后我讨好她说:“你很特别。”她狡黠地反问我:“为什么特别?”没话找话,我指着她头上的花布饰物,告诉她:“我很喜欢那花布的颜色,非常明亮,让你看起来象模特”。
看来只要是女人都不会拒绝听漂亮话,果然,她很高兴,跟我说:“我非常喜欢你们中国的绿茶。”然后把电话,Email地址和家庭住址写给我,还叮嘱我,记得联系哦。
这孩子真够天真的,作为回报,回家我就给她写邮件,都是些认识她很高兴的客套话。也把自己的住址电话告诉她。
第二天,我们在学校遇到,先绕着学校散步一圈,然后她说请我到starbucks喝一杯,按这边的习惯,我也掏出钱为自己买单,但她非常认真地跟我说:“我请你,当然我付帐了。”我觉得欠她一个人情,所以,想找机会还她一杯。
以后,我们经常有意无意碰到,总是同样的规律,先走一圈,然后再去喝一杯,不是我请她就是她请我,反正一人一天,互不相欠。
边散步边谈论一些各自事情,大致知道她是嫁过来的,老公原来是一家大公司的工程师,前两年被lay-off掉,现在在做贷款,但是生意不怎么好。
大概来来往往了1个多月后,有天下午,Carmen突然给我电话,一句话:“我要到你家来看看。”说实话,可能有点突然吧,我有点犹豫,装听不太明白。
她跟我说:“我给你写邮件了,你去看哦”。
回到书房,打开电脑,果然有她的邮件,她说:“不要担心,我只是想看看你,我老公送我来你家,但他不会打搅我们,只是我们两个人说话”。
你说我能不答应吗?回复了邮件:我在家等她。
Carmen进来的时候,非常热情地拥抱我,指指窗外,“他走了”,我只看到她老公的车尾巴。突然觉得她很可爱。
按照西方人的习惯,她把手里的糕点递给我,我请她喝中国的铁观音,那天我们就坐在饭桌前,边吃东西,边聊天,遇到讲不明白的,就用笔写,不会写,就查字典或者画图。几个小时下来,真累人。不过,我们像孩子似的,很快就成好朋友了。
以后交往起来就容易多了,有次,Carmen跟我说:“你能帮我一个忙吗?”
我问她什么事情,她说,她老公生日,她想送一件礼物给他,但要给他一个惊喜”。还是她老公把她送到我家,我再带她去买东西。她先掏出一张纸给我看,有件浅黄色的sport coat(应该是休闲西装之类吧),再在口袋里掏出钱跟我说:“我有300块,我够买什么样的衣服送给我老公?”我问她是不是把这钱全花了,她说是。
我们转了好几个地方,都不满意。路过“Brooks Brothers”店的时候,我们还是经不住诱惑,看到一件2000多块钱的西装,摸了又摸,卖东西的小伙子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一款款的新装,我们几乎有点落荒而逃,到了商店外,笑到直不起腰:300块够买一只衣袖吧。最后在另一家店里挑了一套280块的深蓝色西装,回家的路上,还买了纸袋和卡片,更有意思的是,她把之前带出来的黑色大布袋掏出来,把衣服塞进去,“我先藏在衣柜里,明天再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