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寒门状元之生

标签:
种族歧视文化贫困美国 |
分类: 读书 |
社会学者Matthew Desmond在威斯康星大学念博士期间以工业城市密尔沃基最贫穷的非洲裔社区为样本,从2008开始持续追踪处于无法支付房租压力之下的大约10个家庭。他将对贫穷的深耕式报道与学术研究有机融合,写出了《悲惨世界》的当代美国版。Desmond2016年出版的非虚构作品《强制搬离》(Evicted: 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 2017)获得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他笔下的人物都有过因无法支付房租而遭到强制驱逐的历史。
按照政府的推荐标准,家庭收入的30%用于租房或者付房贷比较合理,其余用于食品、水电气、医疗保险等其他日常开销,加上适当储蓄。但美国大约有1000万低收入家庭不得不将收入的一半以上用于付房租,其中超过1/4需要付出70%以上的收入。Desmond书中的Arleen曾被迫将84%的现金收入用于租房,她曾被迫给90个房东打过咨询电话以后才最终找到地方安生立命。Larma每月领到救济金628美元,其中支付房租550美元,每天只剩下2.19美元生活。年轻姑娘Crystal曾辗转于20多个寄养家庭,时常靠出卖肉体才能获得生活费,神奇之处在于她从来没有耽误过上教会。
从统计数据看,强制驱逐的主要受害者为非洲裔女性。作者将由此造成的社会问题与大规模监禁相提并论,后者的主要受害者为非洲裔男性。大规模监禁重塑了非洲裔男性的生活,他们被关进监狱,造成为数众多的单亲家庭。强制驱逐则重塑了非洲裔女性的生活,大多为单亲妈妈的她们被赶出家门。跟监禁纪录困扰终生一样,有过被驱逐经历的人很难清除污名,只能长时间成为不受欢迎的租户。
居者有其屋在美国社会仍然属于远未实现的廉租房比起1970年代更显短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提供的住房福利项目仅能满足四分之一的需求,申请者或者需要参加摇奖碰运气,或者需要等候好几年才能轮到。作者提出给每一位有需求者提供住房券,只有给低收入家庭提供稳定的住房,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才有可能缩小,但这个建议面临两大挑战。首先是钱从何来,其次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实际效果仍然存在争议。
Matthew Desmond靠这本极为扎实的著作一战成名。1980年出生于低收入家庭并有过遭驱逐的历史、本科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毕业的他相继成为哈佛大学副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而且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他的故事可以起个标题叫做‘一位寒门状元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