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食有创新,有西化,偶尔也让人犹疑不定

标签:
美食 |
分类: 街拍 |
时隔数年以后回国探亲,我发现国内餐饮业越来越发达,各种新菜让人眼花缭乱。不少外国友人也以顾客或者淘金者的身份接近餐桌。
我喜欢这道菜的名字,“荷塘月色”。

上海风格仍然最洋化,这道菜叫“郎姆酒烧银鳕鱼”,火焰来自洋酒Rum。

武汉风味的“宫廷酿糍藕”,造型来自楚国的编钟编磬。 成都风格的“毛笔酥”,甜点安置在毛笔筒上。

这道菜属于四川乐山风格的农家菜,叫“少女之春”,在座的5个人每人一份。面对这道菜,我踌躇了很久也无法决策,吃还是不吃?最后我逼迫自己忘掉菜名,将注意力集中到玉米面、高粱面等原材料上以后,才算完成了自己的份额。不管怎么说比白米饭作主食好,粗粮的营养价值高得多,而且富含纤维。
前一篇:透过PM2.5看武汉
后一篇:街拍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