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华盛顿飞往旧金山的空中灰狗上(2)

(2009-10-18 00:19:43)
标签:

华盛顿

旧金山

维京

杂谈

分类: 生活

(注:被迫分两次,新浪不允许长文,其实总共才不到4500字)

列宁去过西伯利亚两次,第一次是被沙皇流放,当时他才25岁。流放期间,他每月领取12卢布的津贴。除住宿和伙食以外,这笔钱还够他买书。他读了很多书,革命思想很多都在那个时候形成。显而易见,与列宁和他的同事们建立苏维埃以后相比较,沙皇时期流放西伯利亚并不算特别恐怖的处罚。列宁第二次去西伯利亚的时候,他已经去世17年。1941年冬天、纳粹军队兵临莫斯科城下前夕,苏联政府决定将列宁和他的水晶棺疏散至西伯利亚,以防不测。

西伯利亚只有铁路横穿,没有高速公路。Ian Frazier一路颠簸,遭了不少罪,当然也因此而获得深入观察了解西伯利亚的良机。他比我超前太多。我一直琢磨着什么时候能开车横穿一次美国,但从未如愿。西伯利亚的神奇、广袤、苍凉、贫穷,美国大陆样样都比不上。Ian Frazier引用了一首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的作品来描述感受:Russia cannot be understood with the mind,/She cannot be measured by ordinary measure:/She has her own particular stance----/All you can do is believe in her.

我拿着笔,用下划线来标注这首诗。笔尖顺利划过She has her own,但没能一气到达句子结束的particular stance11B的左臂撞击了我的右臂两下,笔在杂志上画出几道凌乱的线条。她正在玩液晶显示屏中的游戏,很简单的扔炸弹、躲炸弹那种动作游戏。11C座位上,她妈妈也玩得兴高采烈。我的那一点点懊恼瞬间消失,唉,总比被她妈妈撞几下要好。

“你们在玩联机对战吧?”我问。11B回答,“没有,我们各自在玩。我妈妈不可能是我的对手。”

“当然不可能是。”我立即肯定她的判断。妈妈玩电脑怎么可能跟女儿竞争?

“谢谢你!”11B笑出了声。

我离开阅读,继续探索航班上的娱乐系统,电影点播中存着不少比较新的电影,Gran Torino, 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价格一样,8美元。11B正在看《米尔克》(Milk),一个关于旧金山同性恋政治家的故事。

“这部电影选得好。你喜欢旧金山?”我问。

“好地方。”她按了暂停键。看点播电影的时候,乘客可以随意暂停、快进、倒退。

“对同性恋来说尤其好?”我接着问。

“宽容的地方总是好地方。”

“你喜欢这个电影?”

“我听说是部好电影,一直想看,现在是个好机会。”

“你选择这部电影是因为故事发生在旧金山,而你正在飞去旧金山?”

“哈哈哈,我想想看。”她稍微停顿了一会,“你给我的提示比我的答案要好。我本来是觉得这部电影很长才选它,可以打发更多时间。但如果再有人问我,我肯定会告诉他你给我的答案,我是因为在去旧金山的航班上才看关于旧金山的电影。你给我的答案有趣多了。”

“维京美国”航空公司的总部就在旧金山湾区。通过液晶显示屏,每一个乘客都可以触摸到这家公司寻求与地方融合的热情。系统里存储着旧金山的旅游资讯,细致到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和De Young博物馆新近开设的展览项目。维京自称是一家加州的企业,它希望为地方多做贡献。顺着菜单继续摸索下去,捐款的页面很快就会来到。乘客可以为加州的278个州立公园捐出1美元,或者捐出5美元来抵消你这次航班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

碳足迹的概念近几年特别时髦,它主要用来测量从个人到公司、机构乃至整个国家在日常活动中排放出的温室气体数量。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碳足迹最大的两个国家。在我印象中,美国小资必须经常谈论这个新词才能在练瑜伽的朋友圈中站稳脚跟,或者在星巴克赢得苗条女子的亲睐。

这趟由华盛顿到旧金山的航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为440公斤。440公斤二氧化碳?地球的温度会不会因此上升0.0000001度?这趟本来应该很有趣的旧金山之旅因此而笼罩在阴影中。幸运的是我有办法重见天日。如果捐出5美元给carbonfund.org这个组织,我个人这趟旅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将得以消除,整个过程叫做“抵消你的碳足迹”(offset your carbon footprint)。

 “这5美元可以干什么?”我问11B。她看着就象个美国小资。

“开发可再生能源,象太阳能和风能,保护热带雨林,植树。”果然是行家。她已经用信用卡完成了捐款过程。

“我感觉如果不捐5美元,我在旧金山的这段时间一定会很内疚。” 为消除内疚,我掏出信用卡付了5美元。屏幕上有提示,如果希望抵消往返一趟的碳足迹,你可以一次捐10美元。

“你订的往返机票吧?”11B问。她们也是往返机票,但我没问11B捐了多少。

“对,我住在马里兰。我返程的时候如果还能跟你们全家在一块,我会再捐5美元。”环保意识极为重要,我希望逐步增强,稳妥为好,不愿意一次走太远。

       她们一家三口住在马里兰的贝塞斯塔,果然是一个犹太人家庭。但她们在旧金山只呆3天,参加亲戚的婚礼,我的行程有6天,不可能再相遇。飞机顺利到达以后,11B跟我告别,“真高兴,能跟你坐在一起很愉快。”我当然也很愉快。问个名字、留下电话?我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为什么?告诉她我将来要写的一篇博客跟她有关?还是省点事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