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错过了迈克尔∙杰克逊的巅峰期,却赶上他的不幸早逝

标签:
迈克尔杰克逊杂谈娱乐 |
分类: 生活 |
(主演:Michael
Jackson,导演:Martin Scorsese)
迈克尔∙杰克逊的英年早逝让我震惊,他的去世在国内网站上引起的反响让我极为震惊。我从来没有预料到,他的音乐在国内有这么多忠实追随者,数量惊人,遍及各个性别、各个年龄层和各行各业。每一个人都爱他的音乐,每一个人的人生或者艺术创作都受到他的影响。我下载的16分多钟的Bad完整版MV放到土豆网上以后,在没有任何提携、仅在“关键词”中写下迈克尔∙杰克逊的情况下,竟然也有几百人点击收看,比我自己制作的短片受欢迎太多。我在考虑,以后如果上传其他短片是不是都应该在“关键词”提示中加上“迈克尔”或者“杰克逊”,以表达对他的持续怀念之情。
我听过他的歌,尤其喜欢为非洲赈灾创作的We Are The World,但几十年来我只买过他的一盒磁带—《真棒》(Bad),那是1988年在哈尔滨念书期间。我已经记不得磁带的准确价格,只记得一种特殊的换算方式,一盒《真棒》大致相当于当地老字号餐厅“老砂锅居”的一碗鸡汤、一份拉皮加一瓶啤酒。那天我原计划到学校外打牙祭,结果下公汽后先到了书店,见到《真棒》的广告以后犹豫过几分钟,最终做出以套餐换磁带的决定。
几个星期以后,《真棒》从我手中换走,代价是一包云南产的“红梅”香烟。仅从价格上看我有些亏,其实不然,因为除香烟以外,我还赢得了同学的友谊。我那位同学打算参加学校的一二 九演出,当时高校中太空舞、霹雳舞象流感一样快速传播着,他也在排练中。他说反正我也对舞蹈没兴趣,还不如将磁带出手,物尽其用。他说对了,我四肢的协调能力仅能保证走路不摔倒,所以从来都远离跳舞。
我意识到,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与舞蹈分不开,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没有成为他的乐迷。我喜欢那些站着好好唱歌的,像李双江、李谷一。来美国以后,我才知道国内和港台的流行音乐大多只能列入靡靡之音,既甜又腻,不利身心健康。我希望赶紧熟悉美国的流行音乐,但做出的选择仍然以Bob Dylan、Paul Simon等词写得特别好的歌手为主,加上爵士和蓝调,还有摇滚。那些年迈克尔∙杰克逊已经不以音乐或者舞蹈最出名,媒体的报道集中在他怪异的行为、性取向和几桩涉童官司上。我错过了流行之王的巅峰期。
我不想错过因为迈克尔∙杰克逊突然去世而激起的追思大潮,虽说我的追思过程严格说只是在熟悉、了解他的音乐和舞蹈。同时也有负疚感,在我的记忆中,他的《真棒》主要跟砂锅和烟酒连在一块。我就从《真棒》着手探索,很快找到完整版的MV,它是1987年知名电影导演Martin Scorsese与迈克尔∙杰克逊合作的结晶。16分多钟的短片既包括4分多钟的完整歌曲,同时还揭示出美国的一个社会问题。
迈克尔∙杰克逊扮演一个上寄宿高中的黑人小伙,他以良好表现结束学业以后,回到自己在纽约的家---一个破败的黑人社区。从搭上地铁开始,他相继遭遇各种挑战,最后用歌舞才彻底压制住不良少年。全片只有歌曲部分为彩色,其余为黑白摄影。
迈克尔∙杰克逊对美国种族问题能够有如此这般的关注,其实需要相当的勇气和责任心,值得尊敬。难怪当今黑人领袖之一Al Sharpton周日在洛杉矶的一个教堂集会上说,迈克尔∙杰克逊某种程度上为奥巴马的白宫之路扫清了障碍。Sharpton仅在表达个人意见,但多少能说明迈克尔∙杰克逊对改善黑人地位的贡献。
根据美联社7月2日的报道,奥巴马认为,“迈克尔∙杰克逊将作为最有才华的艺人之一而进入历史。他的表演才华与悲剧性的、从很多方面说也是令人悲伤的个人生活相伴。”奥巴马说自己在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中长大,至今iPod里都还装着他所有的歌。
我已经找到英国版、三碟装的King of Pop,其中收录着迈克尔∙杰克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共48首,它们已经全部进入我的iPod。既然不能在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中长大,那就让我在他的音乐中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