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魅力间谍推动的扭曲故事---电影《口是心非》

标签:
口是心非juliarobertscliveowentonygilroy电影文化 |
分类: 影视 |
导而优则编以后,观众看到的可能是一部技艺娴熟但内容空洞无物、故事幼稚的作品,比如张艺谋近些年的大制作。编而优则导以后,故事断不会犯幼稚病,但可能滑入另一个极端,编织出过于复杂的架构。心智成熟的观众当然跟得上故事的发展,却总也无法消除疑问,为什么必须将一片玉米地折腾成个迷宫?
作为编剧,Tony Gilroy在当今的美国电影界口碑上佳,Bourne三部曲尤其成功。2007年他编剧并执导的第一部电影Michael Clayton就赢得7项奥斯卡提名,包括给他个人的编剧和导演奖项。Gilroy的片子,哪怕是动作片,也都很有智慧,适合成年人。在美国电影业曲意逢迎青少年观众的大气候下,Gilroy的存在相当难得,他最新的作品Duplicity(《口是心非》)我自然不会错过。
跟Michael Clayton一样,Duplicity也是一部非线性结构的片子,只不过时空错位更多。5年前,美国CIA出身的间谍Claire(Julia Roberts)和来自英国情报机构MI6的Ray(Clive Owen)在迪拜的一次聚会上相遇。两人是否一见钟情?我们不知道,但化学反应显而易见,情未动,性先行。
显然,导演想让观众知道的事情太多,所以他使用了目前的电影制作中已经不常见的分离画面效果。从大银幕上划过的一连串小银幕中,我们看到Claire对Ray实施了麻醉,取走了他手提箱里的情报。有一个细节让我很感动,Ray已经昏迷在床上,Claire特意给他脑袋下垫了个枕头,让他睡得舒服点。工作归工作,诱骗归诱骗,基本的疼爱和怜恤不能省略。
从两人眼神对上的那一刻开始,观众就该琢磨了,谁在诱惑谁?Ray将Claire骗上床,还是Claire诱惑Ray将自己骗上床?中东一别5年之后,两人在纽约相见,他们不再为政府工作,而是为同一家化妆品公司收集竞争对手的情报。两人猎手和猎物之间的纠缠重新开始,他们的足迹遍布伦敦、罗马、迈阿密、克利夫兰等地方。地点变化多以外,时间安排也比较复杂。你刚看过现在,下一段镜头就带你回到三年前。两年后的一段故事刚发生,镜头再发展到四个月以后。为什么要这样?我想主要是因为Tony Gilroy觉得自己有能力在纷乱之中把握好方向,为乱而乱。
Claire和Ray都是天生的好间谍,极具敬业精神,完全不受道德是非观念的约束。他们能满足人们对后冷战时代间谍生活的幻想,英俊男加性感女,成熟而有魅力。虽说早已超过法定结婚年龄,但一直保持独身,随时可以跟异性擦出火花。他们俩到世界上的很多城市浪漫过,还有过在旅馆房间呆上3天也不出门的重度迷恋,可看不出他们之间有过一分钟的互相信任。为改变这个局面,Claire问Ray,“如果我告诉你说我爱你,事情会不会不同?”(If I told you I loved you, would it make any difference?)Ray的回答是,“如果你告诉我,还是如果我相信你?”(If you told me or if I believe you?)信任能否建立与爱或者性都不一定有关系。
从推进故事的方式来看,给青少年看的电影主要靠动作,给成年人看的电影主要靠对话。Tony Gilroy给Claire和Ray安排的对话是这部片子最出色的地方。有一段关于迪拜受骗的台词“我昏迷以前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情是我有多喜欢你。”(Last thing I remember before I passed out was how much I liked you.),Ray说过好几遍。 Claire第一次的反应是装作不认识他。这段台词在电影中反复出现过,每次观众大概都会觉得迷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谁在蒙谁?
Julia Roberts和Clive Owen的表演也许有机会在年底的电影评奖中得到一些承认。除了两个主角以外,Tom Wilkinson和Paul Giamatti等人组成的辅助阵容也很出色,但Duplicity绝无可能复制Michael Clayton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