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戈尔攻击理性 |
分类: 读书 |
戈尔显然对传媒也深有研究。传媒业诸多人物,从第一个大规模印刷《圣经》的古登堡到托马斯·潘恩,从李普曼到乔姆斯基,戈尔也都能顺手拈来。他的这本书强调,美国的民主正在空洞化,老百姓与民主的联系越来越弱。全社会范围内,理性成份日益淡化。按照他的观点,保守派当然要负主要责任。我欣然接受这个结论不难,但另一个结论却不太愿意面对。戈尔断定,美国社会出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电视。
美国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平均达到4个小时,其他国家的人民恐怕难以望其项背。面对同样数据,乐观派可能会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的电视好看:《越狱》、《超级英雄》、《绝望的主妇》、《24小时》…4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戈尔比较悲观,他几乎要认定,电视如果这么看下去,国将不国。坐在电视机前,人们主要在吸收,而不是表达。长此以往,理性思考的能力就会在这种被动接收的过程中逐渐丧失。
自李普曼以来,manufacturing demand和manufacturing consensus等公关战略就已经为传播界熟练掌握。公关战役过后,那些原本不需要某种产品的人开始有了购买冲动,那些原本不这么看问题的人开始改变观点。市场主导一切,受众成为产品推广对象。如果不具备主动思考和选择的能力,他们将沦落到被操纵的境地。在一个民主国家,只有依靠公众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理性思考和决策,才能保证社会正常运转。戈尔总结说,电视从根本上破坏了这种机制。
我知道电视业迟早会有麻烦,但不知道麻烦这么大。在数字录像技术普及以后,我已经极少按照播出时间收看电视,基本上只有体育比赛才算例外。录在硬盘上的节目几乎没有质量损失,收看的时候,我一般会以15倍甚至60倍的速度跳过不感兴趣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可以跳过所有广告。仔细想来,我经常陷入迷惘。作为电视从业人员,我个人时间上的收益竟然会换来电视业大厦将倾...电视如果不再是有效的广告投放平台,以后还能怎么玩?
美国电视业为观众提供了大量精良的节目,与此同时,他们也生产出不少垃圾。如果观众缺少鉴别力,其实也很容易陷入低俗而不能自拔。当有线电视网成天关心那些年轻又缺少自律的女明星们是否吸毒、酗酒、开车撞人,或者穿没穿内裤的时候,我会突发奇想,宣传部的统一领导有时候可能真管用。假如有共和党纽约市委宣传部或者民主党华盛顿市委宣传部这样的机构,美国电视也许会更好。
戈尔站的位置到底跟我大不一样,他不会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去促成宣传部的设立。戈尔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