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琴瑟和鸣

(2006-05-23 07:39:59)

琴瑟和鸣

 

不久前在纽约采访了这两位年轻音乐家,他们是一对夫妻档。小提琴家许鸣欢在北京长大,钢琴家蔡耘之是出生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华裔。他们俩组成的钢琴和小提琴组合“二重透视”在国际乐坛已经小有名气。

 

许鸣欢15岁来美国念艺术高中,18岁开始就读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从资历看,钢琴家朗朗只能算她同校师弟。

 

她拉一把1758年的意大利老琴,价值25万美元。

 

艺术家在美国谋生非常不容易,他们俩选择了学术方向,同时兼顾表演。许鸣欢正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音乐专业的博士学位。蔡耘之即将从芝加哥西北大学拿到音乐博士学位。

 

作为钢琴家,蔡耘之很早就出道了。2003年他参加了加拿大有名的霍恩斯国际钢琴大赛。

 

许鸣欢告诉我,“就在耘之离开以前,我说,如果你能够赢得这次比赛,我们就订婚,因为你有钱给我买戒指了。”

 

钢琴比赛持续了三周。赢下比赛买戒指的期待或多或少对蔡耘之形成了压力。结果他取得了亚军。戒指有了,2005年的8月份,两人结为夫妻。

 

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维尔演奏厅的首演是他们音乐生涯中的亮点。许鸣欢和蔡耘之选择的全部是当代曲目。对年轻演奏家来说,仅仅依靠莫扎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已经很难赢得发展空间。

 

在当代音乐中,乐器和演奏家都要扮演新角色。音乐会上,他们俩除了拉小提琴、弹钢琴,还要拍手、跺脚、充当报幕员。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音乐教授Daniel Weymouth特意为这场演出创作了《无题》,他整合进了电脑音乐设备,制造出各种噪音。

 

Daniel Weymouth非常认真地解释,“我的音乐包含了哲理含义。我们生活在一个遭到各种信息轰炸的时代,结果每个人都不断感觉到疏离和迷惑。”

 

问题是,有多少听众能够理解这种音乐哲理吗? 其实音乐家们没有作太大指望。Daniel Weymouth笑道,“我只想唤醒观众,这点最重要,对吧?醒过来才是头等大事。”

 

这一对年轻人毕业后将到高校教书,他们知道呆在同一所学校几乎没有可能性。这样,他们就指望着两个学校的距离不要太远,最好在一个小时以内。很实际的理想。

 

我一直有些疑惑,他们这么待在一起也不觉得腻味?是啊,工作、学习、生活全在一起,几乎没有任何事情需要分开,整天要跟音乐纠缠不清。我聊起这个问题,他们只是笑,然后说,“其实我们的生活不仅只有音乐,我们还一起看电影,锻炼身体,”总而言之,还是不分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