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2009-11-05 15:07:19)
标签:

老北京

旅游

北海

颐和园

昆明湖

城市

市井

国际

纪念明信片

牌楼

九龙壁

分类: 映像北京

  要说起明信片的起源还是要追溯到1865年,当时一名德国的画家在一张硬纸上画了一幅画,并写了几句问候的话,原本打算寄给他的朋友,但是他没有找到大小合适的的信封来装这幅画。他便拿着这幅画来到了邮局,邮局的工作人员想了想建议他直接把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写在画的背面寄出去。后来,这件事被邮务总长司蒂芬先生知道之后,认为这是一种简便的通信方法,便建议政府印制出一种不用信封的硬纸信纸,不过在当时他的这项建议并没有得到德国政府采纳,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也就是因为这个,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伟大的"第一"与德国失之交臂了。但就在4年之后,确切的时间是1869年10月1日,伟大的音乐国度奥地利则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明信片,并且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仅3个月就投寄了300多万张,德国邮政部门闻讯后大吃一惊后悔不已)转过年来的7月份,德国才开始发行了本应由他们发起的明信片。不久之后,英、法等国家也开始纷纷效法,先后发行了明信片,明信片便风靡全球了。

  咱们国家历史上的明信片则是出现在1896年,样式为竖长方型,左上角印着"大清邮政"的字样,蟠龙和万年青图案,肯定是因为是八国联军打进来,咱们的大清政府才被动的见识了明信片,到了民国16年(1927年)三月,正好是交通银行开业20周年,当时的民国政府交通部为此特准发行纪念明信片一组,总计4种,正面用红,绿,紫三色套印,邮图则是帆船,反面则图案各异。这就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发行纪念明信片,只可惜印制甚少而且属于非卖品(绝对的限量版),仅供临时馈赠之用,成为了邮品中的珍品。 

下面儿,随着几张老的明信片在京城里逛上一圈: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打外城坐着水牛车往京城这边走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看见城墙了···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打成门进来,宽阔的大街和电车轨道直入眼帘···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走着>走着穿过已走过街牌楼,路两旁有热闹的市集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穿过大街牌楼来到了天坛···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从天坛出来,又来到了正阳门了···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打正阳门这二过来看见有人正在从井里外出拎水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清洁工人们用刚拎出来的水清洗街道,美化城市嘛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坐着黄包车又穿过一座牌楼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来到北海九龙壁···九龙壁还有故事,听老辈儿们讲讲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北海外边有轿子等着,这待遇不错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掀开轿帘往外看见小吃摊儿,从棚子上的黄字来看应该是早期的东来顺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进了颐和园,就是乐寿堂···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然后溜达到颐和园的著名长廊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走上万寿山桥感受着昆明湖带来的清凉

从老明信片看老北京印象一

在岸边远望万寿山

明信片现在一般都是作为旅游者们到达一个城市留下美好印象的纪念品,而它的最原始的使用价值倒不是太重要了。这组以老北京的市井情态和著名景点作为明信片的主题,现在看来还是相当精明的,其实现在身边的明信片大都是同一板式,没多大意思,如果现在要是再出一版,这样的风景明信片的话,应该可以受到来自其他城市及国际旅游观光者的欢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凝固~~~水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