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业压力——一个即将持续不止的问题

(2009-03-30 01:01:32)
标签:

就业压力

普通大学

重点大学

本科生

杂谈

分类: 想写就写

 就业压力——一个即将持续不止的问题

  想想人的一生应该是在一种充满着各种压力下走过来的,首先我是一个已经就在去年毕了业的的大学生,所以我也说不出什么富有哲理的惊世骇俗的理论言辞,也许其中会掺杂着思想凌乱的语句等等。最近有太多太多关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报道,其中有关于找不到工作的,关于政府帮忙的,有容易找到工作的...

只能说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愁得要死,有人则暗自或是大肆庆幸的。

  倒序一下,我们从出生,经过了一阵的家庭生活之后,则是上幼儿园,这点想起来在原来应该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除了入托之前所要例行的手续之外,应该没有其他什么困难的事情(在我看来是这样),在幼儿园里磕磕碰碰之后,到了6、7岁的时候上小学,天真无邪的我们走进小学校园,其实并不知道这是为了以后在社会上“谋生”在做基础,所以一般在小学的前几年我们并不会感觉到会有什么压力在等着我们,想想应该产生压力的应该是在4、5年级以后,这时我们开始从老师,爹妈口中知道了在未来几年我们要为了上中学而努力,由此竞争也就开始了,身边的压力也就有了,开始努力念书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总要勉强自己去念,我们也就掌握了一门儿能够在学习生涯中以求保身的一门技术——“作弊”,当然有人会说:好学生不用作弊。但是也有另一说常在河边走就没有不湿鞋的。经过努力各自考上了重点或是非重点的大学,我们度过了一次竞争下的压力,并且压力从这是开始到未来是没有结束的,学习压力开始伴随我们度过初中,冲过高中,然后到了人们口中所说的:会影响我们一生命运的高考。仿佛高考从1978年恢复时期,这个话题就在没有冷过,一直在炒呀炒呀炒呀,我们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自走进所谓的重点大学,211工程下的名校,不及的上一所普通公立大学的专科,要么就是狠下心来多花钱上一所私立大学等等等等。

  ok,这时另外一种现在最热的压力就此产生,就是就业压力了,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们在前几年会感到一种超然的感觉,在应聘的时候把简历一交,单位一看:呦,重点大学的本科生,起码这份工作你是干定了。让一些上个普通大学的本科生就已经感到无比的羡慕了,这时我们看看在中学校园里的学生们开始你追我赶,在父母老师的鞭策下,教导下,还有一盏在夜里显得格外照眼的“明灯”下苦读,使自己也能够有一种能在未来谋生的道路上有那么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优势,结果使得高考大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迫使政府必须通过大学扩招已解决这部分压力,但也就此促使了就业压力无限的再次得到“扩充”,这是有的父母和学生看到国内的大学扩充了,学生们开始更加努力的念书一能够在国内的大学中分得一杯羹的时候,则突然感觉身上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感觉的仿佛在国内上一所好大学或是以个普通大学的已经没有任何就业优势的时候,他们则把目光放到了千里之外的欧洲,美洲或是稍近一些的国家,决定让自己的孩子或是自己去“留洋”,用一个外国大学的文凭在就业问题上重新占据一席之地,行啦,看吧,富家子弟倒是在资金方面无所谓出去一下也就可以了,甚至有的普通家庭的父母不惜花血本儿供自己的孩子出去求学,头几年这种方式甚是管用,走到那儿,一张嘴“海归”,使得自己在就业方面占了一些上风;得,国内的学生一看人家“海归派”,其他不及,人家起码掌握一门儿外语呀,看吧,考级的,考研的竞争压力又开始了;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那些辛辛苦苦拿到硕士证书的把简历网招聘单位的人事手上一交的时候看到周围的简历上也写着硕士的时候,唉,心里没底了,这职位是不是我的合着还是不好说。而先前提到的海归们则从动物一下变成了水生植物“海带”了,手里拿着外国文凭递给用人单位的时候,让人家一口回绝,人家需要有几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坏喽,本想着手里有这么一个令箭能够干个好工作或是好职位的时候,没有想到的零件变成了一根儿鸡毛。这样一来本科生,硕士生,留学生一个个的先前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反而人家用人单位又开始苦苦喊着我们需要蓝领了,这时之前没有任何优势的技校或是专科院校的学生们看到了希望,有的立刻走马上任干活去了,这样一来也就出现了什么高中生出来抢饭碗的,自己要求回学校继续“深造”以逃避就业压力,哥儿几个就不想想你不干活光读书花的是谁的钱,更有甚者就像之前炒得火热的什么研究生卖猪肉,本科生擦比皮鞋之类的另类就业法,为人们在感叹就业压力的同时又哭笑不得。

就业压力——一个即将持续不止的问题就业压力——一个即将持续不止的问题

  政府和媒体也由此呼吁大家要从基层做起,于是大学生当村官,大学生到社区工作便开始了,这样一来几条路都变得人满为患,压力再次增加,一年一年的毕业生从学校里边出来,一年一年的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生们继续给新人们造成着压力,一年一年的百万“赋闲”大军不断的增加,恶性循环的压力圈也就由此产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