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我们的目标是保护和弘扬我国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文化遗产是指:人们所承袭的前人创造的文化或文化的产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筑、历史名城、重要考古遗址和有永久纪念价值的巨型雕塑及绘画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被不同社区和群体在适应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过程中和与其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为他们提供持续的认同感,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我们翻开记录看一看,我们北京对于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址的整理、保护、修复的工作大都集中在近8年,这是因为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了体现人文奥运的理念。
如果把年头向后倒退50年,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提出的在老北京城的旁边你建议作新城来用于新背景的建设,同时老北京城则进行维护继续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可以是现代化的建设与文化保护相得益彰,但恰恰是这么好的一个提议在当时被批文“资产主义”情调,给予否决。就这样在老北京城就开始了“拆除”工作,一年一年的发展,“京城”内的老建筑、老物件被无情的抛弃了!!!把拆下来的城墙砖铺进了四合院的围墙当中,从此不见天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恰恰是忽略了一些什么,一些单位进入到了王府,一些家庭进入到了名人的故居,一些高楼大厦的所在地恰恰就是一座庙宇,一条马路则是有一条胡同化成等等等等,我们抹掉着这座城市的记忆!!!记得曾经有一位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的教授肆无忌惮、大言不惭地说道:拆、都应该拆掉,留着就是占地儿,根本没有用处,就是一种浪费!”,而与其相反的则是一群老北京文化的弘扬者,他们走在一条条“颤颤巍巍”的胡同当中,说不定今天刚刚走过,明天再来的时候会“音信全无”了。
就是这两年,我们的这座城市又遇到了一个盛事之年,经济在发展、城市在进步,我们城市中的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获得了被“抢救”的机会,一座座寺庙获得了重生,,一个个技术与物件儿被列入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现在则刚刚开始重视我们身边这些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东西,还不晚,毕竟我们现在开始意识到了,一座城市的“根”在哪里,我们应该留下的又是什么,我们找到了,就是他们,这些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当中的东西,起码不会因为我们这些“再世”的手里消失,总比我们的后人住在一座只有高楼大厦,行走在一条条公路上,吃着与别的地方无异的食品,当外国人进入到你的这座城市当中,当你上前询问在他们心目中吸引你们来到我们这儿的时候,他们的回答是没有了,我们在书本上见到你们这里的那些东西都没了,我们后悔来到这里,想一想那是多么的可怕与惋惜!!!
不论是为了奥运会的举办还是为了挣一挣旅游费也好,起码我们在作者一些我们以前没有做或是或略的工作!!!!“晚”比“惋”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