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经典的小说开头

(2016-05-13 11:09:05)
标签:

文化

文学作品

开头

 高尔基说:“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的时间才找到它。”用中文来注解高尔基的这句话就是,万事开头难。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是定好了调调才一步一步往下写的。那么,哪些经典作品一开头便一下子吸引住读者的眼球,直至让人欲罢不能?

 

 1、《三国演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没有一个朝代是永恒的。每个王朝都是处于建立、昌盛、衰弱、灭亡的共性阶段,这就如同月亮的圆缺一样是必然的规律。在无数次的分裂割据、融合汇集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三过》开头语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规律。
  
2、《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由两条线索构成。一条写安娜、卡列宁和渥伦斯基之间爱情婚姻的纠葛,展现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沙皇政府虚伪的官场生活。安娜在追求爱情最终失败及对丈夫儿子背叛的内疚和负罪感之下走向自我毁灭;另一条写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与基蒂的家庭生活,列文与基蒂相爱、结合之后,不仅仅有爱,他的整个生活是充实的、幸福的。从结构安排来看,列文的幸福家庭与安娜的不幸家庭互为对照,构成全篇主旨。
 

3、《双城记》: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渺茫;我们一齐奔向天堂,我们全都走向另一个方向。好矛盾哦。狄更斯似乎为人类写出了他对所有时代的注解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那么这句话将一次次印证着他们的所思与所为。同时也是基于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印记 ——革命前与革命后社会的强烈反差但也唯有真爱,才经得起时代的巨变却不改其本色。故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

    4、《百年孤独》: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小说从一个假设开始进入过去,这样,叙述者和读者便是处在一个“行刑队面前”和“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中间的某个假想的时间夹层之中。这样使叙述者和读者双重地进入了一种纯客观的视角中,使故事自身成为了一个既非现在又非未来的古老传说。我们永远与故事进行的时刻有着一定距离,使故事成为了一个纯故事,让故事的发生本身更孤独。

  5、《变形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样的开头真是有够荒诞的,一个好端端的人怎么可能睡一觉醒来就变成虫子了呢?但是又不得不说也正是这个荒诞的开始才将那个社会的矛盾给凸显了出来,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了十九世纪西方现代文明掩盖的种种弊端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心灵创痛。
   
还有就是,上中学时,两篇现代散文的开头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一篇是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开篇亮明观点,毫不含糊;一篇是鲁迅先生的《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为什么反复点明枣树?如此单调稍显啰嗦的开头,是不是隐约反映他内心的孤独寂寞?或者是为了突出枣树在作者心中的地位?结合全篇,读者诸君各自理解见仁见智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