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经典的小说开头
(2016-05-13 11:09:05)
标签:
文化文学作品开头 |
2、《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由两条线索构成。一条写安娜、卡列宁和渥伦斯基之间爱情婚姻的纠葛,展现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沙皇政府虚伪的官场生活。安娜在追求爱情最终失败及对丈夫儿子背叛的内疚和负罪感之下走向自我毁灭;另一条写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与基蒂的家庭生活,列文与基蒂相爱、结合之后,不仅仅有爱,他的整个生活是充实的、幸福的。从结构安排来看,列文的幸福家庭与安娜的不幸家庭互为对照,构成全篇主旨。
3、《双城记》: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渺茫;我们一齐奔向天堂,我们全都走向另一个方向。好矛盾哦。狄更斯似乎为人类写出了他对所有时代的注解,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那么这句话将一次次印证着他们的所思与所为。同时也是基于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印记
——革命前与革命后社会的强烈反差
。但也唯有真爱,才经得起时代的巨变却不改其本色。故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
5、《变形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样的开头真是有够荒诞的,一个好端端的人怎么可能睡一觉醒来就变成虫子了呢?但是又不得不说也正是这个荒诞的开始才将那个社会的矛盾给凸显了出来,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了十九世纪西方现代文明掩盖的种种弊端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心灵创痛。
还有就是,上中学时,两篇现代散文的开头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一篇是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开篇亮明观点,毫不含糊;一篇是鲁迅先生的《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为什么反复点明枣树?如此单调稍显啰嗦的开头,是不是隐约反映他内心的孤独寂寞?或者是为了突出枣树在作者心中的地位?结合全篇,读者诸君各自理解见仁见智吧。
前一篇:《红楼梦》非典型性解读(四十二)
后一篇:《红楼梦》非典型性解读(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