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真假难证么?
(2014-08-21 16:00:31)
标签:
杂谈韩寒 |
关于“韩骗”,据质疑他的人统计,有几百万字的论述,这些论述足可证明韩寒没什么写作才能,他的文章有人代笔。
其实,在我看来,所谓几百万字的论证,仅用一个公开可查的事实即可击破,同时即可反证韩寒作品就是他本人所写。
大家都知道的是,韩寒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决赛是补赛,正因补赛而获奖,才招致众多质疑声。但有些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忽视了另一事实,韩寒接着参加了第二届新概念大赛,并获得二等奖。与第一届不同,这次韩寒是与其他参赛选手一同走进考场接受考验的。相关人员回忆说,韩寒早早就交了卷,但并没有马上离开考场,而是在考场周围转悠,还不时地与学校熟人交谈,且言语之间足够自信与骄狂,让老师们有些不爽。
另一份回忆说,韩寒这届参赛作品本可以获得一等奖,但有评委认为韩寒已经得过一次一等奖,这次就别选他了,把机会留给其他学生。(好像有评委也风闻过韩寒第一届得奖后的傲慢与骄狂,想打压他一下)
退一步讲,即便没有上述“打压”之说,参加这样全国性的大赛,能获得二等奖,也足够说明其文字功底。毕竟写作不同于体育比赛,比如百米跑,谁最先撞线谁就是第一名,哪怕仅落后个零点零几秒,你也只能屈居亚军;而文章则见仁见智,一等奖二等奖,除了名和利上的不同,文章都得到大赛评委的认可这一点是相同的。早早交卷且又一次拿奖,如果不能证明这次又是猫腻,韩寒的写作功底应该是不容否认的。
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要去花费那么多精力抽丝剥茧,不用直接证据而是旁征博引,硬得出一个骗子韩寒的结论来。
可以不喜欢甚至厌恶一个人,也可以讨厌他的一切,但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妄下结论。韩寒曾嘲讽挖苦过不少人,现在的遭遇算是他为此而得到的“回报”吧,但报仇的方式有很多种,尤其对一些专家学者而言,坚守底线是最基本的,一世英名切莫栽在韩寒这条道上。
附:你可以在部分时间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骗部分人,但你绝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