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寒真假难证么?

(2014-08-21 16:00:31)
标签:

杂谈

韩寒

     估计连韩寒自己都没有料到,就在其电影《后会无期》进入尾声之时,媒体又一次掀起韩寒狂欢。说是“掀起”,实乃旧闻重炒。“炒”的焦点不在于韩寒作品的优劣,仍然是真假问题。引导这一波媒体狂欢的是清华大学教授肖鹰发表在中青报上的一篇文章《“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肖教授直指韩寒是骗子,其言辞之犀利,被人称作是文革式文风。由此而引发的连篇累牍的正反报道,莫非是为了满足韩寒电影票房过7亿的愿望?
关于“韩骗”,据质疑他的人统计,有几百万字的论述,这些论述足可证明韩寒没什么写作才能,他的文章有人代笔。
其实,在我看来,所谓几百万字的论证,仅用一个公开可查的事实即可击破,同时即可反证韩寒作品就是他本人所写。
大家都知道的是,韩寒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决赛是补赛,正因补赛而获奖,才招致众多质疑声。但有些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忽视了另一事实,韩寒接着参加了第二届新概念大赛,并获得二等奖。与第一届不同,这次韩寒是与其他参赛选手一同走进考场接受考验的。相关人员回忆说,韩寒早早就交了卷,但并没有马上离开考场,而是在考场周围转悠,还不时地与学校熟人交谈,且言语之间足够自信与骄狂,让老师们有些不爽。
另一份回忆说,韩寒这届参赛作品本可以获得一等奖,但有评委认为韩寒已经得过一次一等奖,这次就别选他了,把机会留给其他学生。(好像有评委也风闻过韩寒第一届得奖后的傲慢与骄狂,想打压他一下)
退一步讲,即便没有上述“打压”之说,参加这样全国性的大赛,能获得二等奖,也足够说明其文字功底。毕竟写作不同于体育比赛,比如百米跑,谁最先撞线谁就是第一名,哪怕仅落后个零点零几秒,你也只能屈居亚军;而文章则见仁见智,一等奖二等奖,除了名和利上的不同,文章都得到大赛评委的认可这一点是相同的。早早交卷且又一次拿奖,如果不能证明这次又是猫腻,韩寒的写作功底应该是不容否认的。
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要去花费那么多精力抽丝剥茧,不用直接证据而是旁征博引,硬得出一个骗子韩寒的结论来。
可以不喜欢甚至厌恶一个人,也可以讨厌他的一切,但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妄下结论。韩寒曾嘲讽挖苦过不少人,现在的遭遇算是他为此而得到的“回报”吧,但报仇的方式有很多种,尤其对一些专家学者而言,坚守底线是最基本的,一世英名切莫栽在韩寒这条道上。

附:你可以在部分时间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骗部分人,但你绝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林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