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到刘翔

标签:
杂谈 |
电影《孔子》尚未上映,网络上已是一片沸沸扬扬、炒得火热,缘何?因为“子见南子”的一段广告宣传片。南子何许人也?其人史书上记载的并不多,只知她出身于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宋国的贵族之家,后嫁给年迈的卫灵公,成为国君夫人。出嫁前即与自己的堂兄不清不白,嫁到卫国后在丈夫卫灵公的“鼓励”下更加放纵淫荡。其实,在春秋时期,男女之间往来并无严格禁忌,这从《诗经》中大量的男欢女爱的故事可以看出。所以纵欲享乐的上流社会像南子一样放荡的女人肯定不止她一人。那么,为什么南子得以历史留名呢?是因为孔子,因为南子召见了孔子一次。孔子东奔西走宣传他的仁义主张不是新闻,孔子广收弟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不是新闻,孔子被欣赏或者说是崇拜自己的粉丝隔帘召见了一次倒成了新闻。按理,这一次会见,不过是极普通的一个追星族与名人的见面,比起孔子见老子,意义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不少史籍都对此予以记载,《论语》没有漏掉这一细节,就连史书大家司马迁也不惜为此挥毫,留给后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一记载让即将上映的电影《孔子》有了炒作的话题,这一切全都因为孔子是个名人,名人的专业成就掀不起波澜,名人的花边新闻才足以吸引人的眼球。
这让我想到了刘翔。
刘翔在刚刚结束的东亚运动上会毫无悬念地获得110米栏冠军,媒体也只是客观地报道这一并不出人意料的结果,倒是一女学生志愿者帮刘翔穿比赛服的镜头广为流传,媒体终于有机会欢呼一把。
事情是这样的:刘翔在东亚运动会男子110米栏比赛前简单地尝试了几个跨栏后,刘翔开始更换比赛服。他脱去了白色的T恤,准备换上红色的战袍。也许战袍太过紧身,它很不听话地“粘”在了刘翔的身后,刘翔数次想把衣服扯平都没有成功。这时,站在他身后的一名美女志愿者一直盯着刘翔,在想了一会后,她终于“出手”了。只见她很麻利地帮刘翔把身后搞在一起的衣服展开,然后迅速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短短几秒钟,谋杀了摄影记者无数镜头。
帮刘翔穿衣的女孩黄琪瑛被称为“祥女郎”,祥女郎因为刘翔而一夜走红,可知一旦沾上名人的光环,想不出名都难。南子是这样,祥女郎是这样,包括前不久的所谓奥巴马女郎王紫菲也是这样,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想不想出名。名人的效应就是如此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