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患难之依
(2009-03-20 11:40:34)
标签:
倾城之恋流苏原剧猪肉张爱玲香港杂谈 |
前几天,工作闲暇之余,有同事提到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正在央视热播,怪吸引人的,白流苏怎么怎么的不幸.本人最近事比较多,有点忙而无绪,别说电视了,连电脑都少有时间问津.同事的话激起我的好奇,一个短篇小说能改编成怎样的电视剧?于是特特拨时间认真看了一次.
这哪是张氏之<<倾城之恋>>啊,除片名及两位主人公范柳原白流苏,中间人徐太太还有白家人是张氏原作中有的外,所有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编剧的原创.有人说该剧是对张爱玲原剧的大大注水,这一说俺不敢苟同."注水"这个新词有两中解释:一是在论坛里发无聊的帖子,一是不法商贩为牟取更多利润在某物中掺了不少虚假的与该物不相称的东西以增加重量.比如你买二斤猪肉回来,可能里面掺了半斤乃至一斤水,但你看到的仍然是猪肉,否则你也不会买呀.该剧注水说应取其第二种意思吧?可是从电视剧<<倾城之恋>>中是根本看不到张作中的故事的.
其实张作原本是个短篇.开头就是已离婚七八年的白流苏无奈陪妹妹相亲,却阴差阳错地与妹妹的相亲对象范柳原打得火热,但是因为两人都曾受过感情伤害,都缺少家庭亲情,因而都不相信真情付出.尽管彼此有好感,但都不愿表露出来,有的只是猜忌试探,直至日军进攻香港,"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小人物,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方知真正的爱情是平平常常真真切切的,并无浪漫可言.这也是张爱玲作品中难得的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编剧们煞费苦心编出来的以上海为主发生地的三十年代的故事为何要套上张爱玲的以香港为主发生地的四十年代的故事的外衣呢?其实抛开张爱玲,将片名及人物名字换掉,比如范柳原变成柳范原,白流苏换成苏流白等,这应该算是一部自创并拍得不错的肥皂剧.即便引不起轰动,也不至招来声讨与叫骂.当然啦,制作方也许正是要借张爱玲之名气引来骂声引来眼球呢,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