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摆出来的收获
(2008-08-30 10:18:37)
标签:
鬼神君臣百度原诗贾生杂谈 |
电脑真是个好东西.想找什么,只要输入相关的词条,立马即可得到满足.出于好奇,我想试试跟本人尊姓大名有关的信息到底有多少,便百度了一下,结果只用了0.02秒的工夫就搜索出约9750篇相关网页.一篇篇翻下去,很快我又有了一个发现,一篇非常熟悉的文章映入眼帘:<<李商隐<贾生>赏析>>.点开一看,果然是本人几年前发表于<<语文报>>上的一豆腐块.还好,上面附有本人姓名,只是日期不对.但再往下翻去就不妙了,有些人就直接将此文据为己有,简直跟我没有任何关系.这算不算剽窃?真是天下文章一大抄,I服了YOU!
附:李商隐《贾生》赏析
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赏析】 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生”,就是贾宜,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
汉文帝史称明君,贾宜更是一代贤才。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借史咏怀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读完此诗,我们在慨叹贾宜悲喜剧的同时,也能体会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李商隐从青年时代起,就怀有“欲回天地”的远大报负,深切关注国家的命运,但偏遭晚唐衰世,志不能申,只得长期寄迹幕府,以文墨事人,因此,诗中的贾宜,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