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国学文化 |
大有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拥抱<<国学基本教材>>之势.
本人尚无缘赏读<<教材>>,但有幸看到台湾部分国文试题,感觉如果我们的高考试题也这般出法,不知该有多少人抨击,这哪是考学生的语言,思维,联想,想像,简直是让学生成为记忆机器!
请看台湾2007年指定科目国文科考试部分试题
:
1.许慎〈说文解字叙〉有「六书」之说,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下列各组汉字,属於同一种六书分类的选项是:
(A)刃、本、日(B)犬、下、公(C)怂、阔、筐(D)森、国、龙
8.新诗并非全无格律可言,其取法古典诗,讲求句式整齐、句尾押韵的例子时有所见。请据此推敲,下引戴望舒〈寂寞〉一诗,□□内最适宜填入的选项是:
园中野草渐□□/托根於我旧时的□□/给他们披□□的彩衣/星下的盘桓从兹消隐
(A)离离/脚印/青春(B)緜緜/忧愁/年少(C)青青/怀念/缤纷(D)瑟瑟/创伤/斑斓
(A)刃、本、日(B)犬、下、公(C)怂、阔、筐(D)森、国、龙
8.新诗并非全无格律可言,其取法古典诗,讲求句式整齐、句尾押韵的例子时有所见。请据此推敲,下引戴望舒〈寂寞〉一诗,□□内最适宜填入的选项是:
园中野草渐□□/托根於我旧时的□□/给他们披□□的彩衣/星下的盘桓从兹消隐
(A)离离/脚印/青春(B)緜緜/忧愁/年少(C)青青/怀念/缤纷(D)瑟瑟/创伤/斑斓
9.以「也」字为句尾词,《论语》、《孟子》及先秦诸子已多见,宋人散文亦好用之,其中使用「也」字形成特殊风格而最为後人所称颂的文章是:
(A)苏洵〈六国论〉(B)苏轼〈留侯论〉(C)曾巩〈墨池记〉(D)欧阳修〈醉翁亭记〉
(A)苏洵〈六国论〉(B)苏轼〈留侯论〉(C)曾巩〈墨池记〉(D)欧阳修〈醉翁亭记〉
12.《西游记》假借玄奘取经的史实,改写成长篇小说,流传中外。下列有关《西游记》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西游记》叙述唐僧取经的历程,是一部历史小说
(B)历史上的唐僧取经,只有孙悟空为伴;猪八戒、沙和尚和龙马是《西游记》添加的虚构人物
(C)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要玉皇大帝搬出天宫,让他来住,并且说:「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表现了民主精神
(D)美猴王离开花果山水帘洞,参访仙道,遇到一个樵夫,樵夫指点神仙住处说:「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其中「灵台方寸」、「斜月三星」指的都是「心」,意指学仙不必在远,只在此心
(A)《西游记》叙述唐僧取经的历程,是一部历史小说
(B)历史上的唐僧取经,只有孙悟空为伴;猪八戒、沙和尚和龙马是《西游记》添加的虚构人物
(C)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要玉皇大帝搬出天宫,让他来住,并且说:「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表现了民主精神
(D)美猴王离开花果山水帘洞,参访仙道,遇到一个樵夫,樵夫指点神仙住处说:「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其中「灵台方寸」、「斜月三星」指的都是「心」,意指学仙不必在远,只在此心
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太多太多了,估计台湾国学教材有这方面的导引作用.但是这样的命题导向会将学生引向庞杂的古汉语记忆圈套,就是叫学生死学硬学.叶匡正先生将台湾试题拿给中文系博士做,结果做对的题未过半,是因为博士们学业不精,钻研得不够深透么?非也!语言是活的,而出题太死,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早已是我们大加挞伐的东西,怎么一从台湾引进来,就有人欢呼雀跃呢?
所以我的看法是,台湾国学教材值得借鉴,但不能盲目全盘吸收.毕竟社会在发展,语言在变化.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变革,古为今用才是正途.
前一篇:写意春天
后一篇:一堂公开课映射出的众生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