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知识/探索成语辨义文化谈天说地 |
成语——熟语的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有些可从字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有些要知道来源才能懂,如:“青出于蓝”出于《荀子·劝学》,“守株待兔”出于《韩非子·五蠢》。
日常用语中由于不明来源而对一些成语望文生义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文不加点""不刊之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点"和"刊"的含义,很容易将本来的褒义词理解成贬义词.
以下十个成语是报章媒体中误用频率最高的:
1.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出自《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不表示长期请假不回来上班.
2.首当其冲:当,遭受之意.冲,冲击攻击.指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承受某种灾难.不表示首先第一之意.
3.明日黄花:“黄花”,指菊花。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赏菊,是我国的民俗之一。所以,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这一天相聚赏花,吟诗作文。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不少歌咏重阳,或颂菊花的佳作,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城东寺菊》等都是。此外,史称“三苏”之一的宋代大学士苏东坡,也曾写下过相应诗篇,其中之一就是《九日次韵王巩》。在这首诗中,苏东坡向朋友表示: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着急回去,还是趁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日赏花为好。因为,倘等到“明日”,重阳已过,不但人观之无趣,恐怕飞舞的彩蝶看了那过时的菊花也会犯愁的。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所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之苏氏名句。后来,大家便将“明日黄花”作为一个固定词组(成语),用来表示事情已“过期”之意.今也指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故明日黄花不表示未来之事,也不能写成昨日黄花.
4.七月流火:《诗经·豳风》最初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注解为:周正建子,殷正建丑,夏正建寅。周人兼用夏历。“火”为东方心星,大火星。“流”为“下”。“流火”则为火星渐向西下,是暑退将寒的时候。不表示炎热盛夏之意.
5.美轮美奂:“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东汉经学家郑玄注解:“轮,轮囷,古代圆形谷仓,形容高大,奂,言众多
,鲜明,形容敞亮。"
“美轮美奂”的意思是“形容房屋高大美观,宏伟壮丽.不能形容一切美好的事物.
6.望洋兴叹:语出<<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望洋,仰视的样子.向,对着,若,海神.引句意思是,在这时,河伯才掉转头来,仰头面对着海神若发出感叹.今人往往将"望洋"理解为动宾结构"望着海洋",从而另造出一些词语如"望钱兴叹""望大学兴叹"等皆属不明该词原意所致.
7.登堂入室:也写作"升堂入室".登堂或升堂,喻学习刚刚入门.入室,喻学习达到深入的境界.语出<<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故登上厅堂,深入内室,原比喻学习的程度有深有浅.后用来赞扬人的学问或技能达到很高的程度.不能理解为进入房屋或厅堂.
8.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表示"俗人""下等人".与之相对的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楚国的高深歌曲,后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不指地位高贵.
9.人面桃花:相传唐诗人崔护曾于清明日游长安城南,因渴求饮,遇一女子独自倚桃树站着,颇有情意.第二年清明,崔又去,则人去室空,因作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故人面桃花指男女相识,一见钟情后随即分离,男子追忆往事的怅惘心情.或指事已过去,不可复得.不指女孩子容颜美丽.
10.人满为患:患,灾难.指人太多,超过了可以容纳的限度,成了灾难.强调人多的坏处,故不用于表示人很多.
说明:本文为旧文重发,有改动,目的是与本人近期文章构成系列.
前一篇:常见常用常读错的十个字
后一篇:丈夫为什么拒绝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