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无商不尖--无商不奸
“无商不尖”,出典为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说。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标准分量,银货两贷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再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这是老派生意人一种生意噱头,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受用,故有“无商不尖”之说。
事实上,“无商不尖”的本来含义是说经商需要技巧和方法。但这种技巧和方法是“经商”的技巧和方法,而不是“作奸”、“骗人”的技巧和方法。奸商却把它理解成了后一种意思,而这种理解却在中国延续了很多年,以致成为了一种大众理念。这种理念曾经和正在影响着大批的商人。更为严重的是,“无商不奸”理念已不仅仅是商人的一套经商发财之道了,而且已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一大“痼族”。因为它冲击了健康的市场运行理念,扰乱了正常的市场运行秩序,阻碍了稳定的市场运行步伐。
2.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其实,这句话是以讹传讹而来,并非原句原意。它的正品是由“无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两句寓意深刻的对联式谚语组成的。意思是心胸狭窄、缺乏度量的人,就不配作丈夫和君子。这里的“丈夫”,是指有远见卓识、胸怀宽广的“大丈夫”之意,“无度不丈夫”中的“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来恰成“度量” 一词,其本意有如“宰相肚里可撑船”一词的意思。
后来,“无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这句话民谚在长期辗转流传中,音义皆变,结果以讹传讹,竟错成“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这样的凶言恶语了。
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语言的变迁昭示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在当前举国上下回归传统淳朴民风的思想要求下,要纯洁人们的思想,净化社会风俗,无商不奸、无毒不丈夫式的论调还是越少越好啊。
前一篇:没人吐槽的春晚那才是个事
后一篇:从于正改名看性格命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