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鲁迅教材感悟随笔 |
北京市新的高中语文教材撤下了鲁迅的<<阿Q正传>>,代之以金庸的<<雪山飞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
鲁迅从此将淡出人们的视野?
其实,鲁迅先生在世时,他的文章已经入选当时的语文课本,但先生本人对此是持不赞成态度的,他认为自己的文章文字太冷,色调太过灰暗,不利于孩子们的正面成长.
所以,从教材中撤下鲁迅的一两篇文章,我们大可不必讶异.换言之,我们不能仍然太过看重语文学习的政治化功用.让如今这些普遍成熟较晚,十七八岁尚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去理解<<阿Q正传>>的深刻思想内涵以及阿Q身上所蕴涵的巨大人生悲剧,确实有相当的难度,远不如金庸作品更能调动学习兴趣.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语文教材中可以减少鲁迅的作品,而国人的心中不能没有鲁迅.鲁迅作品可以从教材中撤出,却不能从书架上撤出.我们的阅读生活中岂能少了鲁迅!
英国人曾说,我们宁可不要印度,但不能不要莎士比亚.
中国人应该怎样看待鲁迅?他的因家庭困迥而进了江南水师学堂,为救治像他父亲一样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们而东渡日本学习西医,又因目睹国人的麻木而弃医从文,希图以文字唤醒愚昧的人们.可以说,鲁迅先生每走一步都是一次思想的升华,由小我直至大我.他的忧国忧民,伤时恨世,无不展现出其人格魅力,思想的光辉.他的犀利的语言,辛辣的讽刺以及所塑造的阿Q,祥林嫂,闰土等经典的人物形象,无不彰显其文学上的巨大成就.
鲁迅先生早已离我们远去了,然而正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此我想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可以从课本中撤出,希望鲁迅先生的光辉思想伟大精神永久地活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中.
前一篇:谁的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