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民风民俗 |
强巴林寺,位于昌都地区府行署所在地昌都镇的北面半山坡上。寺庙大门面对扎曲、昂曲两江交汇处,从两江交汇处的往下,两江合一后有了另一个名字:澜仓江。
强巴林寺始建于1437年,历时八年后,于1444年才完全建成。该寺的第一任法台江森喜饶桑布,也即是该寺的建设者。江森喜饶桑布的昌都类乌齐人,父亲在当地是个千户长,也算是有财有势的人家。江桑喜饶桑布23岁之前都在家功读佛教知识和经典,深谙教旨。公元1417年,他离家出走,游走在卫藏(今山南地区),曾到过桑耶寺,后又到色拉寺,拜藏传佛教格鲁派宗喀巴为师,是大师晚年的得意弟子。
学成后的江森喜饶桑布回到康区传法,在各位施主的帮助下,建成了强巴林寺,并亲任首届法台。在其之后,共有十三任法台主持昌都寺。至到第十四任法台、即三世帕巴拉接任法台主持该寺的政教大权,从此,强巴林寺的法台由过去的任贤轮流制改成了家族转世活佛终身制,这就是帕巴拉世系主持强巴林寺的开端!
强巴林寺终日香烟缭绕,香火鼎盛。是康区最大的黄教寺庙,也是目前西藏僧人最多的寺庙。从清朝康熙皇帝起,该寺活佛就受历代皇帝册封,所以寺内收藏了大量历代文物。
我在拉萨帕崩卡有两个僧人朋友,他们俩就是在强巴林寺出家,后来才到拉萨来的。偶尔,他们会聊起在强巴林寺的一些生活。强巴林寺部门众多,有专管寺院安全的僧人,也有专管厨房僧人,还有专门做生意的僧人,当然,绝大部份还是专门学佛的僧人。
目前,强巴林在册僧人一千二百多人,另有三百多僧人没入册。没入册的僧人主要是各寺投奔而来的,或者是才进入寺庙的孩子。
进入强巴林寺后感觉不像座寺庙,倒像所藏传佛教的学院。学僧因年龄大小,所学内容分成了很多班级。这是从辩经场出来小解的僧人。
下午五点过,大殿经声朗朗,这几个僧人今天当置,不用念经,在寺里各处查看。
佛殿值日僧
经堂值日僧
学僧宿舍。
强巴林寺,象这样的学僧宿舍有十几幢。每间住两到四人。
这个小僧人不知什么原因,今天也没去学习。一个人在寢室的窗前发呆。
寺里生活设施齐全。这些阿佳是牧区来看出家的孩子的,没事时帮寺里干些活,比如挑水、做清洁等。
寺里各处都能见到这种红嘴寒鸦。这只站在房顶的经幢边,“呱呱”叫得正欢!
我在辩经场拍照时,这位老兄就一直对着我做鬼脸。放学后在大门外见到我,仍不忘来个鬼脸!
(接下来,我们会上一系列关于辩经的照片,也会详细介绍一下藏传佛教里辩经这一特别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