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访西藏兄弟共妻的家庭(一)

(2006-05-07 23:58:09)
分类: 民风民俗

 

塔热村位于日喀则仁布县的最北边,雅鲁藏布江的北岸,该村周围群山环绕,雅江从山脚下穿过。村子分上、下两个村子,50户人家,500多人;村里不通公路,也没电,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惯。

村子东头山坡上有个小寺庙,寺的尼姑都是本村人家的女儿,没有功课时,都在自家帮忙。村子西头山脚下有个温泉,村人不分男女,三天两头便会去泡一泡。

    走访西藏兄弟共妻的家庭(一)

因为拍纪录片的原因,常去塔热村。去得多了,跟村人也熟悉起来,村中不论大人还是孩子,只要碰面,都会大叫着扑过来,问我要上次的照片。

此次去塔热村,一是过望果节,二是受平措之托,再劝劝他父亲,让老人同意他在拉萨结婚成家。我们在离村子最近的地方——亚德桥下车,等着平措家里人来接。

亚德桥过去是个码头,沿江两岸几个乡的人畜来往都在这里集中,一张牛皮筏子联系着两岸。然而,这一带山高水深,江面狭窄,时有船翻人亡的事故发生。1995年,政府出资在这里建了座铁索桥,给两岸人民交往带来了方便。

公路边有个小商店,两间不大的石头房子有些破烂,两头的空地上,牛粪马粪东一堆西一堆。别看这个地方很不起眼,它可是周围几个村子的联络站。店里按了部电话,在外打工的要找家里人,只能把电话打到这里,店主让过路人通知其家人。所以只要有人过江或者出山,必先到这里,喝个青稞酒,或是喝壶甜茶歇上一会。

朗结是平措的三弟,他在拉萨学车,刚拿到驾照,正在找工作,此次跟我们一起回村过节。下车后,朗结一边跟店里的小姑娘打情骂俏,一边把车里的菜、油等搬下来。远远的见江对岸,平措的二弟贡嘎牵着一马一驴迤逶而来。

朗结和贡嘎合力把东西绑在驴身上。贡嘎不停地提出诸如“平措为什么不回来?”“他在拉萨有什么事吗?”“平措是不是又找女人了”等问题。弄得我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贡嘎似乎也不关心答案,问完就算了。

认识平措有些年头了,最初是在拉萨岗旋学校学藏语时认识他的。那时候的平措才十九岁,刚到拉萨不久。在岗旋打工时,一人身兼三职,负责全校的清洁卫生、安全保卫工作,还要给学生上藏文课,一月工资四百元。有次学校停水,平措刚好请假了,其它老师把水龙头打开后忘了关。等平措第二天到校才知道,头天晚上水溢下去把一楼商场的货物打湿了,商场要学校赔,学校便要平措赔。那时候的平措,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处处小心冀冀,也不敢分辩,害怕丢了工作。学校不但扣了他所有的工资,他还从家里拿了两千元来赔上,学校说还要扣两个月的工资才够数。平措是在一次课余跟我说起这事时,眼泪花花的,反反复复说着“万一学校开除我怎么办?”他最担心的是学校扣完工资,不要他了。我当时挺生气的,而正好先生需要养花工人,便把他介绍到先生的公司养花。

跟平措熟悉以后,渐渐知道他和他家乡的一些情况,引起了我莫大的兴趣。

平措家中共有十一人。两个姐姐:大姐革宗嫁给了山南郎卡子县的兄弟俩,婚后过得并不好,兄弟俩常打她。二姐在本村寺庙里出家为尼,平时除藏历初十、十五、二十、三十到寺庙念经外,其余时间都在家里帮阿妈做家务。六个男孩,老大平措和老三朗结在拉萨打工,老二贡嘎在家务农。平措的舅舅欧珠家没有男孩,便过继了平措的四弟,将来继承舅舅的家业,不再属于这个家庭。老五嘉错和老六扎西还在上学。最小的妹妹益西是个颇乖巧的小姑娘,在乡中学读初一。平措的父亲曾是乡小学的老师,退休后回到家里,主持家中一应物事。平措的阿妈今年四十三岁,勤劳节俭,但身体较差,这几年总是三天一大病、两天一小病。平措家里还有个“嫫拉”(奶奶),实际上他不是孩子们的奶奶,而是平措的姑姑。因父母死得早,是她担起父母的担子,把两个弟弟拉扯成人,其中小弟弟早早去逝。大弟娶了媳妇,即平措的父母。在这个家庭中,无论是他的弟弟还是侄子们,对老人都格外尊敬,叫她“奶奶”。

我为什么如此不益余力地介绍平措一家的情况呢?那得从西藏的婚俗说起。

就婚姻的实质而言,它的形式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和组织形式之一,它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青藏高原,地势高亢,高寒缺氧,地域广大,人烟稀少,婚姻形式也比较多样,各地之间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椐本地的实际情况演变而来,适合本乡本土。纵观全区的婚姻状况,普遍存在的有一妻一夫、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兄死弟继、弟死哥继、姐死妹续或妹死姐续等六种形式。

在这些婚姻形式里,又以一妻多夫和一妻一夫较为普遍。过去,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年代里,盗贼横行,民风不古。而一个家庭中,有男人便有了支撑,有男人便有了延续。一个家庭财产的多少,地位的高低,往往跟男人的多少成正比。而兄弟共妻至使生产资料得以集中,劳动力又得到合理分配。如家中有三个男人,妻子在家中操持家务,老大管理家中一切,决定家族的发展。老二外出打工,为家庭增加直接的现金收入,又带回外界的信息。老三可以上山放牧,农忙时节又能回家帮忙。而此种家庭形式,既不易受外人欺负,又让财产集中在一起,让家庭很快富裕起来。塔热村的家庭大多数就是这样组成的。

塔热村地处大山之中,地势偏远,交通极不方便。村人如果要去县上办事,骑马最少也得三个小时。虽处大山之中、大江之旁,柴伙、用水都很困难。一年的薪柴全靠家人拾牛粪和从荒山上砍伐一种带刺的小灌木,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过去,人畜用水如果去江边背,山路峡窄,一桶水来回就得半天,根本不现实。往往是靠雨季时泥塘里积点雨水,人畜共饮。98年,政府启动“大地母亲”工程,从塔热村边的大山上引下来一股泉水,给每个小组按了一处水管,解决了全村的吃水问题。

         走访西藏兄弟共妻的家庭(一)

塔热村周围的土地,土质一般,主要种青稞、小麦、土豆和油菜,属于半农半牧地区。因为不用交农业税,牲畜和粮食都归自己,有的家庭过得还是不错的。

平措家尽管孩子较多,但生活水平在村子里还算是中上等。这主要是因为平措父亲每个月有两千多元的退休工资,加之平措母亲勤劳持家,小日子到也红火。

平措的二弟贡嘎没有上过学。据贡嘎自己说,主要是家里没人干农活,哥哥作为家里的老大,将来要承担起“家长”的重任,父母不可能让他辍学务农。没上过学的贡嘎,干农活却成了一把好手,无论是赶牛耕地还是捻线缝衣,都难不倒他,是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

平措作为家里的老大,按传统,父亲过逝以后,他将是这个家庭未来的家长。对于这些山里男孩来说,被父母定为 “家长”是件很幸运的事情。意味着未来自己在这个家庭里将是绝对的权威,不仅受到家人尊敬,也将受到其它人的尊敬。当贡嘎每天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干着永远干不完的农活时。平措则按照父母的安排,老老实实呆在学校,接受着正规的教育,为将来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做着准备。

平措的父母有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六个儿子共同娶一个妻子,保持家庭的完整。所以在平措初中刚毕业,父母就为他订了婚,并决定当年冬天完婚。在这里,儿女们的婚事都是父母说了算,女孩子到临嫁前头一天,父母才会告诉她第二天要嫁人。男孩虽然知道自己订亲,但女方是谁,长得怎么样,性情如何却一无所知。直到结婚的当天晚上,才见到对方的真面目。在这里,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

平措本来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因为要结婚,父亲不再让他上学。他辍学后,想去拉萨打工,父母一直不同意,说怕他去拉萨打工后像村里其它年经人一样“学坏了,不听父母的话”。

就在结婚前一个月,介绍人突然带话过来说:姑娘逃跑了,婚礼取消。

平措的父亲是个很爱面子的人,性子很倔。“逃婚”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总觉得在村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结婚对像跑了,平措也觉得很没面子,又跟父亲提出去拉萨打工。父亲考虑到儿子留在村里确实有点难堪,便同意了。

平措当天就去了拉萨,在岗旋找了份工作。没多久家里突然来电话,说父亲已帮他重新找了个女人,叫他回去结婚。据平措后来说,逃婚一事对他们家来说,是个莫大的侮辱,村里人都在笑话父亲,说他没本事,给儿子找个女人还跑了。那几天,父亲每天都把自己灌得醉醉的。有一天,他醉兮兮的出去了,傍晚晃晃悠悠地回来了。说又找了个媳妇,很能干的,又会织氆氇,又会干家务,婚礼一个星期后举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